发表自话题:新垣结衣的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轻拿轻放局(ID:heybecareful),作者:胡里波特,头图来自:《逃避虽可耻但有用》
一
最近看到一个说法:PUA、PTSD、body shame,当下滥用、误用三巨头。我十分同意。尤其是PUA,现在几乎贬值成了万能狗屁膏药,什么话题都能往上贴。
昨天下午新垣结衣结婚的消息才传出来,晚上我就刷到了说女神被PUA的帖子。证据是星野源在《新垣结衣其人》一文中写了一句:“你真是个非常优秀的,普通的女孩子。”
这句话的前文是,星野源赞美她在工作时诚实真挚,“她身上有大部分演员都没有的‘普通’的气质。”我觉得挺甜。但光是“普通”两个字就戳到了很多人的肺管子。认为这是星野源对新垣结衣的不尊重,是他在PUA新垣结衣。字里行间的悲愤之情,给我看懵了。
现在PUA的门槛都这么低了吗,说一句“普通”都能算进去?而且这个“普通”在人家语境里明明是个闪光点。
我还记得这个概念刚开始在网上流传的时候,被解释为“泡学”,渣男专用。当时引起关注,是因为有人有组织地、系统性地培训PUA技能,以此进行诈骗。
通过搭讪、交流技巧和对心理学的应用,达到骗财骗色的目的。这其实是一门挺复杂也挺难鉴别的“手艺”。但现在大家鉴PUA不要太容易。范围也早就超出了两性关系,学校里的同学、师生、职场里上下级、家庭里的亲子关系,万物皆可PUA。
有人说自己被妈妈PUA:“我躺着休息,说我懒;我加班工作,说我要钱不要命。”有人说自己被室友PUA:“我提议明天一起穿裙子,一个说不喜欢裙子,一个说你不觉得冷吗?她们在否定我中获得快乐。”有人说自己被对象PUA:“我男朋友天天说我健壮,我是不是被他PUA了?”
人们从庞杂的PUA技巧里抓取出一个“打压”的点,然后把它套用到所有的人际关系中去。简化成为只要你说我不好,就是在PUA我。我看这不像是PUA,这是“被PUA妄想症”。
二
分享一个“觉得我被PUA”的真实案例。就在今年初,有个学弟从某大厂辞职,在我们同学圈里引起了小范围的轰动。因为他辞职的原因是,觉得自己被领导PUA了。
他的领导在开会时先是夸奖了同部门其他几位同事,工作出色,成果明显。随后话锋一转,说我学弟最近表现欠佳,没有出活。
学弟忍不住杠了回去:“我每天都在加班。”气氛不怎么友好,第二天领导专程找他谈话,说他虽然加班,但确实没有完成KPI,是同组里表现最差的。学弟认为,这是故意拿他开刀,通过贬低他的方式来PUA他,让他继续留在这打工。他说完这些,很多人支持他,“这样的老板早跑早好”“恭喜逃离PUA”。
我问了一句:“那你的工作是真的没做好吗?”一时间无人回我,学弟看我的眼神,仿佛在质问我怎么也沦为了精神资本家。话题很快又回到了“PUA的老板有多可恶”上。说实话,我真觉得学弟的领导有点冤。
在学弟看来,领导的批评是一种PUA,目的是骗他继续给公司干活。这要是真的,他领导也太杀鸡用牛刀了。让一个员工继续给公司干活需要PUA吗?
只要想工作,想领薪水,想升职加薪,就得继续给公司干活,这本来就是雇佣关系的内容,哪里用得着专门来PUA你。要到动用PUA的程度,起码得有一个常规手段达不到的目的。
比如说他想辞退你但不想赔钱,于是就一直给冷脸、说你不行,但又不告诉你具体哪里不行,直到你崩溃走人。不想你继续给公司干活,才需要使用这种非常规的手段。而明确说了这个月KPI不合格,工作没有成果,是有清晰标准作为参考的,员工是可以改变和应对的。
这件事围观下来,我看到的是那个领导想就事论事说工作效率。而学弟并不想讨论事实,他抱怨的全是感情与尊严受到了伤害。两个人鸡同鸭讲,沟通效果为负。
“被PUA了”就像一块免死金牌,这么一扔出来,就没人再关注事实到底是什么,转而去同情那个被PUA的人。这个学弟离职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还在朋友圈不断重复自己被PUA的故事。
可我总觉得这像是他在不断地自我说服:“我没有错,我工作没有失误应对也没有冲动,我就是PUA受害者。”
三
说来有趣,在比较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中长大的孩子,多半是听着“你怎么这么笨”长大的。最擅长使用打压式教育的,就是中国式大家长。他们拥有绝对权威,不容置疑和拒绝。
在这种环境里,很多人习惯了“他贬低我是天经地义的。”如今这种情况似乎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他说我不好,一定没有真凭实据,就是想要精神控制我。”不需要搞清楚为什么、凭什么,有没有解决办法,对方都PUA了,对方罪大恶极。
这种“被PUA妄想症”,自有一套思维模式。“室友让我减肥,是不是在PUA我?”“导师给我59分,是不是想PUA我?”“带我的前辈总是让我重做,是不是PUA我?”我听过最离谱的一个是:“我妈老说我矮,她这是在PUA我。”
当我试图为那位母亲解释一下这并不是PUA的时候,还被怼为我有爹味。说你矮,你妈得到什么好处了?
成年人的世界,大家很忙的,没人愿意费这么大劲PUA,结果只干了一件零收益的事情。人一旦陷入被PUA的妄想中,就很难再去思考人家为什么要PUA你,目的是什么,逻辑成不成立。本质上是在任何关系里都不愿意接受任何形式的否定。
像我学弟那样,PUA一甩出来,就暗示了周围群众不要问我细节是非,不要跟我讲道理。只需要支持我、同情我、帮我一起骂人就对了。说什么PUA,不过是给巨婴思维找了个新包装的奶嘴。
拒绝就事论事,不接受现实的复杂性,所有问题都套在一个模板里。形成一种“被否定某件具体的事——他在否定我整个人格——他PUA我——我要离开他”的条件反射。本来只需要具体问题具体解决,打回来的论文改好就行,没完成的KPI赶紧追上去就行。但长期形成的条件反射,诱惑他们跳过最简单有效的解决方式,脱离事实,只论情绪。
退一万步说,那个批评学弟的领导真的就是德行有亏,就是无凭无据看不惯他。学弟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并果断地把辞职作为反击的手段。最后那个领导快乐生活,什么也没失去,而承担妄想症副作用的,只有丢了工作的学弟。这不是无产阶级给资本家做善事么,亏不亏啊。
四
或许在网络跟帖的时候,评论一句“他在PUA你,快逃”,能显得很有观察力,很果断。刚宣布离婚的佟丽娅,此前因为对陈思诚的态度,被热心网友鉴定为“PUA受害者”。许多网友在评论她、可怜她的过程里,找到了价值共鸣。
可那终究是在网上,是站在自以为的上帝视角,讨论一个你其实并不认识的人。把这种语境和思维带入自己身上,放到现实里碰一碰,通常只能暴露自己的自恋与无知。对方一句话一件事没有如我意,就二话不说先盖章PUA,从道德感上战胜对方。
然后呢?问题还是那些问题,沟通的路径被情绪阻断,最后为妄想症买单的还是自己。网上各种被PUA的故事实在太多了。冲浪前排的年轻人还没谈过恋爱,就已阅尽天下渣男渣女,还没上过一天班,就已对领导给你穿小鞋的100种方式烂熟于心。
大家习惯了过二手人生,对这个世界的想象和判断,都来自于网线那头的陌生人。在亲身经历一件事之前,就从网友声情并茂的转述中,自以为掌握了一切真谛。
真到自己面对的时候,一听到老板叫你去小黑屋谈话,一听到朋友说“你又胖了”,脑袋里的雷达就被触发:“呵,要PUA我了。”过敏源遍布全世界,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哪句话哪个字会踩中雷点。
PUA的用法越来越日常,也越来越离谱。对危险的PUA充满警惕本来是件好事。可当它被无限滥用,天天出现在你面前,人们对它风险的感知必然会被稀释。
两年前北大女生疑似被男友PUA、虐待,最后自杀身亡的事情,如今已经没人提起。染着人血的“PUA”, 现在轻飘飘地散落一地,充当人们茶余饭后冲浪的一点谈资。把这个词挂在嘴上,天天觉得自己被伤害的人,其实并没意识到它的严肃与沉痛。
当人人都在PUA的时候,也就没有PUA了。它只不过是一个发泄情绪的梗,一个好用的新奶嘴而已。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轻拿轻放局(ID:heybecareful),作者:胡里波特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虎嗅APP上一篇:有哪些「二次元」才懂的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