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导师袁隆平:他是一个不可复制的人

首页 > 社会 > 正文
2021-06-01

发表自话题:袁隆平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田进 “他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一个慈祥的父亲,一个可爱的老头,一个可敬的同事”。

每句话之间,吴朝晖都叹气的停顿一两秒。那一刻,和袁隆平过去十九年的交集画面一幕幕重现在眼前。窗外,是响彻湖南农科院的哀乐与上千位自发前来哀悼的人群。

5月23日,面对经济观察网的专访,吴朝晖说真没想到事情会发生的如此突然。一直以来,袁老身体都很硬朗,最近一两年身体才越发的不好。去年上半年,一只脚开始用不上力,只能拖着走。“但就是在那样的身体状况下他还不忘着去工作,哎呀,那就是他的命!只要走的动,硬要去田里看水稻。到外省研发基地,下车第一件事就是去基地的稻田,不下稻田,他就像心不安一样。”

吴朝晖与袁隆平的缘分始于2002年6月,那一年,31岁刚硕士毕业的吴朝晖将自己的简历递到72岁的袁隆平手中,两个月后,他进入了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工作。2004-2008年,他攻读成为袁隆平的博士研究生。2013-2016年,他跟着袁隆平在全国一个个研发基地跑技术、跑实验。2017年,吴朝晖开始担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后勤管理处处长至今。只要袁隆平回湖南,他就会经常去袁隆平在湖南农科院的家或办公室串门。

现在,袁隆平已是桃李满天下。

“袁老师带出来的博士学生有20几个,我是其中之一。到了80岁以后,袁老师基本就不带学生了。当初本来想给袁老师挂着导师的名字,但是他说不能挂名而不带学生,所以就婉拒了。现在,他带出来的学生基本都是各个单位的骨干人员,现在农科院的两个副院长和所长都曾是他的博士研究生”,吴朝晖介绍。

吴朝晖说,对于袁老自己以及他和袁老之间,都还有很多心愿未完成。5月22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简称湖南农科院)官网发文悼念,悼文说道,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继承他未竟的事业,继续追逐“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慈祥的“父亲”

“吴将军,你来啦”。

每次碰到吴朝晖,袁隆平都会以这样的方式开启话题。吴将军是袁隆平给吴朝晖起的外号,这一叫,就是十几年。

1999年,在湖南娄底教学5年后,吴朝晖考入湖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当时他的研究生导师便是袁隆平的学生,也是袁老师妻子邓哲老师的同学。三年后的2002年,吴朝晖的导师鼓励刚毕业的吴朝晖去袁隆平那里工作。

吴朝晖说,当时真的不敢去,担心自己能力不足,几番挣扎后才向袁老师毛遂自荐。“当时,袁老师看过我的简历后就问我在哪里教过书,他对教过书的人有种天然的亲切感。袁老师说不仅要把教学搞好,学生的品德教育也不能落下。”

历经两个月的曲折后,吴朝晖终于进入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跟随袁隆平团队开始工作。作为新人,进入工作短短一个多月,袁隆平给了他第一个机会。

“当年的10月份需要一个专家组去海南三亚的基地做实验。袁老师就说,哎,小吴,小伙子刚来,去海南试一试,自己去种一亩田,看看你到底有什么水平。讲实在话,我也是心里直打鼓,因为我需要完全负责一亩水稻——施肥、打药等等,这是之前从没试过的”,吴朝晖回忆道。

通过严格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吴朝晖的水稻种植很成功。袁老师和师母邓哲老师来海南看了他种的水稻之后对他说:“选人没选错,小吴不错。”

此后,他就跟着袁隆平“南征北战”,在全国多个基地进行杂交稻高产攻关。从亩产700公斤、800公斤再到1000公斤,超级杂交稻名片随着栽培技术的攻关在全世界打得越来越响。

袁隆平给吴朝晖的题字

对于学术研究,袁隆平异常苛刻。

吴朝晖说:“袁老师对他的学生要求很严格,比如我们写博士论文时,对于英文摘要页,即使他英文已经很好了,为了更准确的表达,他总是拿本字典在旁边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的对。到晚上12点钟,他还经常和我沟通论文的问题,说哪个地方语法不对或用词不对,真的是一个字一个字的抠。”

在生活上,袁隆平和吴朝晖形同父子。

吴朝晖说:“刚来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时,他就问我,都30几岁,怎么还没结婚,是不是有问题哦。不结婚先工作那可不行。他还偷偷问我的硕士导师,是不是我有心里障碍或者啥问题。那时候常有记者来采访我们,袁老就和记者聊天说你们电视台女生多,给我的学生宣传宣传,做个广告,看有没有合适的对象。没想到新闻一发出去。哎呀,一天到晚都是电话来电,不知道哪里打来的。我说,嗲嗲(长沙方言)你害惨我了嘞。”

说到这里,吴朝晖笑了好一会儿。

2005年5月,经他人介绍,吴朝晖认识了现在的妻子。6月,吴朝晖带女方去见袁隆平时,袁隆平就对他说:“女方人可以,蛮好!不要拖了,十月一号就可以结婚了。”最后双方也按照袁老师定的日子,选择在当年的十月一日结婚。

“平常过年过节,看到我们年轻人,他都不收我们的红包,说哎呀,你们没什么钱。袁老反倒还要拿红包给我们,说我们结了婚还要带孩子,生活压力大,能帮我们一点是一点。平常有机会他也都会尽力给到我们”,吴朝晖表示。

伟大的科学家

“他这个人,不可复制,也再不可能出第二个。”

吴朝晖说,袁老作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总能够在关键时候保持战略定力。

20世纪60年代,水稻不具有异花授粉功能学说正垄断着科学界,即使国外有科学家提出水稻有可能有异花授粉的能力,但也从未有人实践成功过。而当时袁隆平敢于怀疑主流学说的正确性。作为第一人,通过数年的试验,在1973年终于攻克了“三系”配套难关。

1989年,袁隆平再一次迎来质疑的危机。

吴朝晖介绍,1989年“两系法”水稻实验大面积失败,这时候各种质疑否定蜂拥而至,否定杂交水稻、否定两系法。但是袁老没有被吓倒,反而冷静思考并坚定的站出来。袁老师发现,“两系法”制种的时候,水稻有可能有光敏感和温敏感,最终通过调整实验条件完成了两系法水稻实验。

1996年,超级杂交水稻被提出,由袁隆平主持培育计划。

“当时我们能走多远、达到亩产多少并不知道。随着不断刷新的亩产记录,超级杂交稻的名片逐渐被世界认知。这背后都是袁老师带着我们到各个研发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和高产攻关。袁老师这辈子做的一件事就是,高产高产更高产。他一直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不管别人怎么说”,吴朝晖对经济观察网表示。

他不像一般的科学家。

“他从不摆架子,你和他相处时很舒服。他喜欢和年轻人交流聊天,他老人家大胆的鼓励、扶持年轻人。他也总是在学习新的知识,科学思想上保持自由进取的心,不受条条框框和权威的禁锢。他有着自己的八字方针——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汗水意味着实践,中国有句古话,如果欺骗地皮,地皮也将哄你的肚皮”,吴朝晖表示。

可敬的同事

用实验结果来说话是袁隆平和他学生工作的准则。

2013-2016年,吴朝晖常和袁隆平跑山东的研发中心,吴朝晖当时也主要负责山东方面的水稻技术攻关。

最开始是在山东种超级杂交稻行不行的争论。

“原来山东是粳稻的天下,湖南的籼稻刚刚开始种,所以当时很多人不了解也不认可。但是通过我们的技术手段种出来的超级稻,优势就立刻体现出来,我们的禾苗更高更壮产量也更高,别人立马心服口服”,吴朝晖表示。

紧接着是海水稻的争论。

海水稻的说法最开始来自于一个座谈会。2015年,青岛市领导和多位专家举行座谈会。青岛市领导提出,杂交水稻在山东其他地市推广的很好,可惜还没引进青岛。袁隆平则谦虚的说只懂技术,其他的不懂。此后进而聊到青岛海水多,为什么不搞海水稻?吴朝晖表示:“当时真的就是异想天开的聊,想不到就这么聊出来了。青岛那边有意愿,也能提供相应的资源;我们这边有技术优势也有想法。于是就这样开始了海水稻的研发。海水稻的名字也就在那时定了下来。”

吴朝晖向经济观察网介绍:“最开始搞海水稻的时候,很多人说哎呦,搞什么,现在很多良田都没人愿意种水稻,你还去搞那些盐碱地种水稻,很多人就冷笑甚至耻笑”。

然而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袁隆平制定了中国耐盐水稻的标准,并协调农业农村部开通了相关的审定通道,还在全国多个地区以及海外推广试验田,经过两三年的推广和种植,积累了不少产业化的经验。

最近几年,袁隆平还为海水稻拟定了一个三年目标:“十百千”,即在2020年推动十万亩、2021年推广百万亩、2022年推广千万亩“海水稻”的种植,希望以此带动一亿亩的海水稻种植。

吴朝晖介绍,当青岛的研发中心逐渐发展壮大后,袁院士又向李克强总理提出来要加大盐碱技术研发中心规模,形成国家性质的研发中心,现在批文也已下来。只是,袁老看不见研发中心的进一步扩大了。

5月23日中午12点,历经一小时的采访一结束,似乎感觉到刚刚回忆的片段都将成为一个人的记忆,这个即将迈入知命之年的男人情不自禁的开始抽噎。此刻窗外,是响彻农科院的哀悼乐与上千位自发前来哀悼的人群。

标签组:[袁隆平] [水稻] [吴朝晖

上一篇袁隆平人物事迹介绍(简介大全)

下一篇送别袁隆平!

相关阅读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