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白银马拉松事故救援幕后
目录
截止到5月23日22:00相关的景区、政府网站都没有更新这一重大事故的新闻。超马圈领军人物梁晶已确认遇难业内人士:因为高手冲得更远,所以损失惨重百度地图失温急救极端突发恶劣气象是否可以预测夺命马拉松的影响和反思后续补充更新信息来源不清
截止到5月23日22:00相关的景区、政府网站都没有更新这一重大事故的新闻。
据了解,此次赛事的百公里越野赛路线为,黄河石林景区门口(起点)—豹子沟广场—观景台—常生村—朱家窑—付家岘—金坪村—戚家泉—豹子沟广场(终点)
但是气象专家意见被忽视
比赛开始前夜的22时16分,当地气象局发布了大风蓝色预警及阵性降水预报:“预计未来24小时内,我县大部分地方平均风力将达5-6级,阵风7级以上,并伴有扬沙或浮尘天气,请注意防范。
有选手说是22日9点开跑,10点多到了出事地点。
而又有网上信息说22日10点开跑。 中午是出事信息是先从社交平台上传出来, 13点才做出反应。多位参赛选手是当地村民 、牧羊人救的。
新浪新闻看,出事后申请直升机,还是个文件,而不是第一时间出动直升机。 第一批救援力量 遇到很多气象、地形的阻力,人力、机械上去困难。说明没有从最残酷的可能去做救急演练。
有的专业救援队是23点到达,次日8点结束救援。
出动一千人次,救回8个伤员,而一个牧羊人一个人就救了6个。还不知道8人中是不是包含后者。
从中说明当时如果沿土安排一些当地村民应急,救援效率更高。 这一点应在以后越野中重视。
超马圈领军人物梁晶已确认遇难
一直有消息称:国内越野跑顶尖选手梁晶一直处于失联的状态,很多跑友表示非常着急。
上午9:22,中国宁波网报道:据国内越野跑顶尖选手梁晶的教练魏普龙确认,宁波江南百英里冠军梁晶在比赛中不幸遇难。
在跑圈,接触过梁晶的人都知道,这位90后安徽小伙就像一个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单纯,与人交流,语速较快,普通话不太标准,带有浓厚的方言,思维跳跃作为中国超马圈的领军人物,梁晶在长距离的比赛中所向披靡。
他获得第一个超马冠军是在2014年10月,梁晶在济南12小时超马比赛中,跑出了惊人的149.5公里,打破全国纪录。
随着马拉松成绩不断提高,2015年,梁晶辞去工作,走上了职业化道路。
2015年1月,首届香港12小时超马比赛,梁晶以139公里的成绩夺冠;同年10月,梁晶以145.725公里的成绩卫冕济南12小时超马。
2016年4月,梁晶以136.73公里的成绩获得12小时超马男子组冠军;同年10月,梁晶以150.35公里的成绩三度蝉联济南12小时超马。
2017年,梁晶的表现更加抢眼,先后获得2017连云港环岛12小时超级马拉松冠军,南京老山100公里国际越野挑战赛男子组冠军,2017懋源地产张家口康保草原国际马拉松冠军,2017中国贵州·金沙亚洲山地竞速挑战赛天空跑50公里冠军,2017杭州超级马拉松24小时金杯赛全国纪录。
2018年梁晶一路开挂,仅在4月就先后夺得HCFR2018国际越野跑挑战赛100公里冠军、2018曲阜12小时超马冠军、2018柴古唐斯括苍越野赛冠军。
10月1日,在获得越野赛2018八百流沙极限赛冠军20天后,他又以151.2公里的成绩,四度问鼎“2018济南12小时超级马拉松赛”冠军,并打破自己保持的中国12小时超马纪录。
11月,他以11小时12分46秒第一个跑完100公里赛程,夺得“2018China100山地越野系列赛暨环四明山百公里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冠军。
“自己不努力,别人就会赶超你,”师傅魏普龙曾告诫梁晶,“‘江山代有才人出’,每个人都将面临被淘汰。”
如今,噩耗传来,跑友圈一片痛哭。
许多人在微博上悼念:今天是国内跑圈大地震的一天,国内顶尖越野跑高手梁晶都没能幸免,哀悼,比赛年年有,命就得一天,回家才是终点。
好友痛哭:朋友是聋哑人,根本无法呼救
封面新闻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此次比赛中还有残运会冠军黄关军。其好友得知情况不妙时,立刻向主办方求证,对方表示:“ 现在我们确认他(黄关军)已经没有生命体征了。因为昨天是突发情况,天气比较恶劣,我们已经找到他了,已无生命体征。“朋友感到崩溃,以为对方在开玩笑:”你没在开玩笑吧。“主办方确认:”没有,没有,绝对没有,没有人敢拿这个开玩笑。我们的搜救队员就是几百人现在在现场,在把他们往外运,因为都在赛道里、如果他的家人需要联系,或者联系我,我们安排专人接他们。安排后续的事情。” 这位好友哭着向封面新闻记者说:“他是个聋哑人啊,连呼救都没办法!”
在2019年全国第十届残运会暨第七届特奥会田径马拉松比赛中,时年32岁的北川小伙黄关军曾以2小时38分29秒的成绩撞线,夺得男子全程马拉松听力障碍组冠军。
业内人士:因为高手冲得更远,所以损失惨重
一位选手“流落南方”在公众号里自曝:5月22日这一天,问题N倍放大,越往上爬,风越大、雨越大、温度越低,体感温度更低。他在往上爬的时候,看到第一个从上面往下走的选手,说上面太冷了,受不了,退赛。“第一时间我在想什么:就这样放弃一千六了吗?后来每念及,我都想抽自己。继续往上爬,陆续又有几名选手下来。包括很大神的选手。而我的情况,越来越不好。全身都已经湿透,包括鞋子袜子全部都湿了,风吹的站不住,非常担心被吹倒,冷的愈发受不了,找了一个相对避风的地方掏出保温毯,裹在身上,瞬间就被风吹散开,什么用都没有。还有选手的保温毯,直接被大风给撕碎了。”“流落南方”发现十根手指都没有感觉了,舌头也冰凉了。这个瞬间,他果断决定退赛,下山。这个决定,拯救了他。
但还有更多的人遭遇了不幸。
一位业内人士说:这次冻死的都是高手。第一,马拉松高手都追求轻量化,所以通常不带冲锋衣等保暖衣物,押宝赌天气好。遗憾的是这次没赌赢。第二,高手前进的更远,更高,更冷,更难下撤,也更难被搜救。超级远距离的越野跑一般很少有穿冲锋衣的。基本都是短裤短袖,一个小包。但是赛事强制必备装备中一定会有保温毯。就是那种很薄的铝箔膜的毯。这次是极端气候太恶劣,都给吹烂了。
资深跑友:如果不是陪的朋友,我可能也就冲上去了
成都的毛姐是资深跑友,2014年接触马拉松,2015年开始越野跑,7年时间参加过90多场全马比赛。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是她第一次参加,5月22日晚,她连接安全撤回成都。5月23日早上,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她表示:这是全球马拉松越野赛的最大事故,现在想起来还心有余悸。
刚开始比赛的时候风很大,昨天天气预报也说过全天有小雨,气温7到15度。开跑后很多人都帽子和眼镜被吹的到处都是,我就把帽子摘下来套在手上,根本不敢戴。最开始的赛段是两三公里的长下坡,赛道属于黄河景区的22道弯。下坡后是一段很长的缓路,然后到CP2到CP3开始爬升,这是赛事最难的一段,很陡。
出发的时候温度还可以,早上起来还有点太阳,我还说天气预报不准嘛。当时还在想白天的气温很舒适,15度左右气温适合跑步,所以我就穿着短袖短裙,不过也带着长裤和抓绒衣,想到爬到山上冷就穿着就可以了。
我们从CP1到CP2开始下雨,昨天我有个特殊原因是陪一位69岁的朋友跑,所以跑的很慢,基本在172人大部队的最后几名。跑的快的那批人在开始下雨的时候爬山,有些人当时已经在半山腰。这时风雨交加,我已经感觉到很冷了。
过了CP1风雨越来越大,我很怕雨的,此前也有朋友告诉我西北的雨下一下就会停,我当时也没有怕,就继续跑。但雨越来越大,大到我的帽檐开始滴雨,我就感到有些恐惧。当时坚信雨会停还是继续跑,但后来感觉大风都会把人吹倒,我的一个队友追上来问我:雨下这么大,我们是不是该退了?“我都冷的受不了了。”这名跑友当时给我拍视频时,手都冻得打哆嗦。
CP2是11点半关门,当时还没到关门时间,刚过11点的时候,我就想赶到CP2退赛,因为还要陪一位老年跑友,过了CP2马上要上山,我知道海拔每提升1000米,气温要下降6度。当时体感温度只有六七度,那山上岂不是只有零度?
此前冷的时候我把自己的保暖衣服穿上,但是根本没用,雨很快就把全身打湿了,袜子都湿透,根本保不了暖。这时地上也开始积水,我当时就想着果断退赛,不想跑了,跑下去山上也很危险。我想的是来北方晒太阳的,不是来淋雨的。
当时在CP2退赛时,刚好有车停在那里,于是就把我们安全送回酒店。我们三个人算是当时第一批退赛的选手,当时不到12点。
退赛后我们还有些后悔,因为当时雨小了,天气也好点了。到了酒店我们三个洗完澡一看手机就发现群了炸锅了,不得了啦,很多人在喊救命。我们一直在关注群里消息,心里特别难受。
当时我在想如果不陪我这位岁数大的朋友,不怕雨的话,我可能也就冲上去了。
主办方:几百名搜救队员正在运遗体
据介绍,该赛事由白银市委、市政府主办,景泰县承办,具体赛事运营由甘肃晟景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共计172人参与百公里越野赛。据了解,目前救援非常困难,因为出事的赛段只能人力上,机械上不去。接到当地报告后,甘肃省委、省政府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失联救援指挥部并组织救援力量700余人投入搜救。由于赛段内地形地貌复杂,夜间气温再度下降,搜救难度较大。截至23日3时,151名参赛人员已经确认安全,其中轻伤5人在医院救治,情况稳定。16名参赛人员找到时已失去生命体征,另有5人仍在进一步搜救中。封面新闻记者致电主办方负责人几百名搜救队员正在运遗体,将安排专人负责后续事宜。
百度地图
看了下此地 的地貌,果然险峻,前几次居然没事
失温急救
人是恒温动物,高温高烧有危害大家都知道。其实失温也是有巨大为好的,很有可能会致命,在户外如果失温我们要怎么办呢?
人是恒温动物,高温高烧有危害大家都知道。其实失温也是有巨大为好的,很有可能会致命,在户外如果失温我们要怎么办呢?户外小心失温 首先我们看一看失温的原因。海拔愈高,气候的变化愈大,当缺乏适当的保暖设备,或长期暴露在气候恶劣的低温环境下,特别是精疲力竭、衣物潮湿的情况下时,会产生体温下降的生理反应。当体温降到摄氏35度以下时,人体即已进入失温状态。
失温又会出现哪些症状呢?感觉含糊不清、肌肉不受意志控制、反映迟钝、性情改变或失去理性、脉搏减缓、失去意识等。
如若应立即施以急救处理。失温最重要的急救原则是防止患者继续丧失体温,并逐步协助患者获得正常体温,将患者带离恶劣的低温环境,移至温暖的帐篷或山屋内。脱掉潮湿冰冷的衣物,以温暖的衣物、睡袋等裹住患者全身。若患者意识清醒,则可让他喝一些热而甜的饮料,若已不省人事,则让他以复原姿躺着。患者呼吸及心跳停止,应展开心肺复更术,并尽快送医。
切记不可给患者喝酒,亦不可擦拭或按摩患者四肢,也不可鼓励患者作运动。
该答案来自极限户外网官方网站
另外,电影《垂直极限》中提到了注射 激素抗衡低温。
极端突发恶劣气象是否可以预测
天气又被叫做混沌动力系统,确实国际上都认为很难预测。
不过在中国,实际上 《山地环境气象学》 在六七十年代已经创立,这些对预测极端突发的恶劣气象是有帮助的。
这门学科起点是中国登山队对珠穆朗玛峰的攀登,现在学术论文中还经常有这个领域的发表。比如:
而实际章子怡的原型气象学家是个男性,也并没有牺牲。
这个人就是高登义。
长期从事高山、极地和海洋气象科学考察研究,开创了《山地环境气象学》新的研究领域,是一位十分受敬重的科学家。
1967年正式登顶运送给养的行动,在两个月之后顺利完成,高登义对珠峰的天气状况也有了初步认识。他在珠峰进行气象资料收集的笔记,引起了气象学家陶诗言的重视。他鼓励高登义将其写成“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气象条件”文章,并要高登义在实践中不断认识珠峰山地特殊气候的规律。这成为我国山地环境气象学创立的起始之点。
1966年11月19日,高登义请教陶诗言后在笔记本上追记的原始记录
“当时登山队员对我们说,他们登山时,常常感觉到下午的风比上午大,但是没有理论依据。”高登义把青藏高原上的地面气象资料拿来分析,结果发现,青藏高原上的地面风速,随着海拔高度增加,下午的风速越来越比上午的地面风速大。在珠峰8000米高度,地面风速下午比上午要大约6级,也就是说,如果早晨起来没风,下午就会有6级风。“我行文给登山队,提出一个‘早出发、早宿营’的行军规律。队员登山早晨4点出发,下午4点必须停下来。这个规律被登山界采纳了。”高登义说。
但是,原定于1967年正式登顶珠峰的计划,由于“文化大革命”一直被推迟到1975年。
04
1975年春天,中国科学院再次派出珠穆朗玛峰登山科学考察队,与中国登山队攀登珠峰配合,进行大气科学、地质学和高山生理学的综合科学考察,并测绘珠穆朗玛峰的精确高程。
这一次,高登义在担任大气科学组组长的同时,还任登山气象预报组副组长,并身兼科考队学术秘书,与登山队联系。
登山气象预报组在珠峰大本营合影
“关于这次登顶,我们大本营预报有两个好天气时段:一个是4月下旬,一个是5月中旬。”高登义回忆,“登山队按照我们的预报,把登山主力队员分成两部分,准备分别利用4月下旬和5月中旬的好天气登顶。倘若第一小组失利。第二小组在5月中旬还可以再作尝试。”
可是4月18日,国家体委发来电报,说是根据某某预报,今年雨季提前来临,5月7日以后没有好天,登山队务必于5月7日以前完成登顶任务。
“这个电报命令下达以后,王富洲政委、许竞副队长就拿着这个电报到我们气象组,跟我们商量,你们报4月下旬和5月中旬是好天气,可是5月7日雨季就来临了,你们所报的是不是有问题?”高登义从1970年前整整90年的历史资料中发现,珠峰的雨季从未在5月上旬出现过,“后来我们一问,没有单位做过雨季提前来临的预报。”
不同意也要同意,因为这是命令。不顾气象组同志的反对,登山队把已经分开的两组主力又集中到一起,组成一个突击队,由邬宗岳任突击队长。
05
4月22日,突击队离开大本营出发了。
在珠峰大本营,中国登山队政委王富洲与队友握手告别
5月2日,邬宗岳在从8100米往8600米走的时候出事了——他负责拍摄拍,当时身体状况不是太好,便对队员说“你们在前面走,我在后面拍你们”,就把结组绳解开了。
按规定,8000米以上是不许解结组绳的。但他是队长,他下令“你们必须要赶紧冲”。当时时间紧迫,5月7日要完成登顶任务,他的命令也有道理,所以藏族队员大平措就带着其他16个人往前走了。
但邬队长一直没有跟上来。天很晚了,大家把电筒打出来,给他照路,后来还把羽绒背心烧了给他指路。可是一个晚上邬队长都没上来。第二天早晨史占春队长下命令:返回去找。在8200米左右的地方,队员发现了邬宗岳的电影摄像机和登山包,整整齐齐地放在悬崖边上,旁边有一个滑坠的痕迹。
根据老登山队员分析,邬宗岳有可能由于高山缺氧产生幻觉,认为到了帐篷。他进帐篷了,结果滑到了山下。
06
这次登顶的实际天气状况,与上级的指示正好相反。从5月3日开始。大风一直刮到5月7日下午,突击队仍然在8600米高度受阻。
大本营立刻根据山上队员的身体状况,重新任命了一位突击队长,命令他们5月8日赶紧往上冲。
5月8日确实风非常小,可是他们冲不了。因为邬宗岳队长没找着,登顶路线图在他手上。
当时找不到路线,又有高山反应,而且山上什么吃的都没有了,队员冲锋了两天也没能上去。时间拖得太长,5月10日,登山队不得不在小风的好天气下往下撤。
当时他们还不知道,日本女子登山队正在南坡登山,并利用5月8日到5月17日这段时间的好天,在5月16日由夏尔巴族人带上去了。
平时,大本营挺热闹的,每天要广播,革命歌曲都要唱,后来都停了。因为邬宗岳队长找不着,大家心情都很不好,同时也在担心,现在没有登上去,以后还有没有好天气呢?
王富洲、许竞安慰登山气象组高登义等人:“你们预报得还可以,是不是再好好预报一次?”
06
那个时候离雨季已经很近了。
登山队下撤后,高登义开始静下心来分析高空风历史资料,和登山气象预报组李忠等认真分析,并每天在绒布河谷施放6至8次无线电探空气球。
终于,他们预报5月25日至29日还有一次小风好天,可以登顶!
中国登山队还将两件东西留在了世界最高峰上—
再比如 《钱学森》电影中有个名场面,也是关于气象预报的, 火箭第一次发射选择时间窗口的讨论。这个大概大家都有印象。钱老本身对复杂系统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实践。
那么40年后 ,我们的各方面条件,物质、科技、人力、经验都强百倍,是不是还是没有做充分的准备?
如果能象高老当年 拿着90年的历史资料细致研究, 有这种科学精神的话,可能悲剧就不会上演。
夺命马拉松的影响和反思
受此次事件影响,浙江莫干山越野赛紧急取消
从目前的反馈,追责肯定要有了。
责任多少,要看如下因素,
有无气象预警,当地恶劣气象频率 (有无气象顾问参与)装备 (装备要求和检查是否到位)急救预案是否完备,是否实际检查并有演练 补给站数量和位置 (这种恶劣环境每公里有多少补给站, 补给物资人均数量)通讯 ( 现在有无人机,监控摄像头也很发达,活动有无通讯障碍 )救难指挥 (时机、人力、物质的调动是否恰当)越野赛和马拉松应该引入安全学科的专家, 避免重大事故发生。
尤其是冬奥会临近,如何科学地确保活动安全、让社会放心。
杜绝 利益驱动凌驾于专业的现象。重视 生命安全第一的人道主义原则。
安全科学的海恩法则:
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按照海恩法则分析,当一件重大事故发生后,我们在处理事故本身的同时,还要及时对同类问题的“事故征兆”和“事故苗头”进行排查处理,以此防止类似问题的重复发生,及时消除再次发生重大事故的隐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据人民日报报道,截至23日早上8点,共搜救接回参赛人员151人,其中8人轻伤,在医院接受救治。21名参赛人员找到时已失去生命体征。
经多方确认,安徽马拉松名将梁晶在比赛中不幸遇难。
作为超马圈的领军人物,梁晶在长距离的比赛中所向披靡,曾三度问鼎“济南12小时超级马拉松赛”冠军,并打破自己保持的中国12小时超马纪录。消息一出,震惊整个跑友圈。不少熟悉梁晶的人都表示了震惊、不信与痛悼!
根据新京报报道,作为当时首批前往黄河石林山地救援的队员,白银消防救援支队特勤消防站指导员王晓东透露:
“大多数人刚过Cp1赛道,跑到Cp2之后天气恶劣了,所以大多数人在Cp2至Cp4处被困。出现问题的赛段在十五公里左右。”
王晓东认为,这次事故最大的问题是队员们遭遇了严重的失温。个人体质和所处位置不同影响了他们失温的情况。根据山上、谷底的风力大小有关,所遭遇的失温程度也不一样。
其次由于突遇大风和降雨,有一些队员失足掉落谷底。“据其他参赛队员的描述,有六七级大风。”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采访了甘肃籍跑友谢宇。
谢宇是少数扛到了CP4的人。很多人从CP2后就往下撤了。他说,是冲锋衣救了他一命,“我之前一个人半夜拉练,遇到过类似的天气,有经验,所以带了防水冲锋衣,才顶过那一段。”
谢宇不知道其他跑友的情况,只是一直往终点跑,跑到CP4、CP5的时候,才发现两个打卡点都撤了。当时,谢宇还以为跑错地方,直到给组委会打电话,才被告知,比赛取消了,赶紧返回。到晚上,看到一队一队的救援队往山上跑,他才知道,出了这么大的事。
另一位参赛者李铭透露:“想想自己很幸运,如果不送跑友撤离,我可能还是会继续上山的。”李铭说。从难度来说,这样的赛事不算高难度,但是没想到遇到这样的恶劣天气。“
他说,组委会也没有要求带一些强制装备,比如冲锋衣等,一般的赛事都是要求强制带的。
遇难的选手一般都是高手,因为他们跑得快,穿得又少。一般这样的赛事,像梁晶这样的高手,原本走完只要十来个小时。
标签组:[马拉松] [白银] [越野] [甘肃白银] [户外运动] [高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