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2021高考变化
一、了解“3+1+2”考试招生录取模式
选择的前提在于了解。同学们在选科前务必系统了解什么是“3+1+2”模式,特别是对一些政策细节的深度把握可以帮助大家做出更理性的选择。
“3+1+2”,语数外为统考科目,单科150分,三科满分450分。以原始分计入高考总成绩。
物理或历史必选一科,为首选科目,单科满分100分,以原始分计入高考总成绩。
化学、生物、政治、地理4门当中任选2门,为再选科目。单科满分100分,再选科目并不是以原始分计入总成绩,而是等级赋分后再计入高考总成绩。
从分数组成上来说,语数外占高考总分值的60%,是拉开差距的关键科目,可以说是重中之重。其次是以原始分计入总成绩的物理/历史。
化生政地这四门等级赋分后再计入高考总成绩,从0到100分的卷面原始分区间压缩到30-100分的赋分区间,成绩的区分度实际上降低了。
特别要提醒大家的是,这4门并不会按照物理组合和历史组合分别赋分,而是按照每科参加考试总人数为转换基数进行赋分。
和老高考的文理分科类似,历史科目组合与物理科目组合分别划线,分别招生录取。也就是说历史组和物理组分别是各自的本科线、特殊类型分数线、专科线。
对于“3+1+2”省份,各高校的招生专业,需提出首选科目要求及再选科目要求。
首选科目要求有【必选物理】、【必选历史】、【不限】3种。
再选科目要求即除首选科目外,是否还有其他科目(化政地生)的选科要求。
高校招生计划按历史科目组合与物理科目组合分别编制:
首选科目要求为物理的专业,只会出现在物理组招生计划册;首选科目要求为历史的专业,只会出现在历史招生计划册;首选科目不限的专业,统筹分配到两本计划册中。同学们在选科前都非常的关注所选科目组合未来可填报的院校专业范围,这里有几个大家很容易忽略的要点。
1同一专业在不同高校,可能是完全不同的选科要求
同学们切不可看了某高校某个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就主观认定这个专业在所有高校都是如此,特别是对于自己比较意向和关注的高校,一定要详细的查询招生计划及选考科目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例如:
同样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诸多高校【再选科目不限】,但是兰州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则要求【必选化学】。
同样是临床医学专业,复旦大学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等诸多高校再选科目要求【选考化学或生物】,北京大学医学部、四川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等高校要求【必选化学】
2高校公布选考科目要求,不意味着一定有招生计划
我们都知道,往年高考录取,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投放的招生计划及招生人数是不同的,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也就是说,并不是高校开设这个专业,就一定会在某个省份招生。且各投放专业的招生计划数也是存在差异的。
同样的,“3+1+2”新高考,各高校已公布全部专业选考要求,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在某省投放招生计划。
例如武汉大学,公布了44个招生专业(类)福建省“3+1+2”选考科目要求,但是八省联考模拟计划中,历史科目组仅出现2个专业组,合计9个专业(类),物理科目组3个专业组,合计23个专业(类)。
(注:以上案例为八省联考武汉大学在福建省模拟招生计划,最终以实际招生计划为准。)
高考志愿填报以实际招生计划册为准,但是综合各大高校模拟填报计划,整体上可以看到这样的趋势,物理组具有压倒性优势,即便是首选科目不限的专业,很多高校在物理组实际投放的专业都要远超历史组,甚至只在物理组投放的情况屡见不鲜。
所以,脱离高校实际招生计划,只是基于高校公布的全部专业选考科目要求,谈“选科覆盖率”是没有意义的。这一点大家要特别注意。
还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首选历史,再选科目即便是选择化学或生物,还是不能报考化学或生物相关的绝大多数专业。
因为此类专业,高校首选科目要求物理居多,并不会出现在历史组招生计划册。
整体上来说,首选科目为物理,专业选择范围基本上和老高考理科相当,首选科目为历史,专业选择范围基本上老高考文科相当。
老高考文理分科时代,理科可以选人文社科专业,但文科不可以选理科。虽然说理科生较多,但是相应的招生院校、专业、计划数也多。
不要说偏理工科的专业,即便是文理兼招的专业,在理科投放的专业及计划数也远超文科,甚至只在理科投放的情况也非常普遍。
文科生上本科尤其是上重点大学的难度要远超理科生,诸多省份无一例外。
以福建省为例:
近年理科本一招生计划在3.5万人左右,本二8.5万人左右。2020年本科合并,理科本科招生计划约8.7人万。省排名8000名之前有希望进985,15000名之前有希望进211。
近年文科本一招生计划约在7千左右,本二3万左右。2020年本科合并,文科本科招生计划约2.7万。省排名1500名之前有希望进985,2500名之前有希望进211。
2021年,“3+1+2”新高考模式录取元年,在物理组与历史组招生计划总数是否会根据考生人数的变动做相应的调整目前还未可知,在招生计划公布后会更明确。但是可以预见,物理组的招生计划总数还是会远超历史组。
3【院校+专业组】模式,存在专业调剂风险
辽宁、河北、重庆3个省份采用了【院校+专业】模式:以1个院校+1个专业为1个志愿单位进行填报。投档模式为专业平行志愿,无专业调剂。
采用【院校+专业】录取的省份,同学们在选科时可以更有针对性,未来志愿填报时,志愿是直达专业,不存在专业调剂,能够比较好的满足专业需求。
福建、湖北、湖南、江苏、广东5个省份采用了【院校+专业组】模式:以1个院校+1个专业组+若干专业为1个志愿单位进行填报。投档模式为专业组平行志愿,组内调剂。
【院校+专业组】模式,专业调剂的风险始终是存在的。
▲2021适应性考试志愿样表(部分)
高校专业分组,是在确定在物理/历史组投放专业后,再基于各专业的再选科目要求进行分组。
也就是说,高校在招生时并不会在【院校+专业组】模式的省份按物理或历史的6种组合,分别设置6个专业组,而是将再选科目相同的专业设置在同一招生专业组。
从实际情况来看,高校各专业组,普遍存在多个不同大类专业、冷热专业设置在同一专业组的情况,尤其是在【选考科目不限】专业组,这种情况非常普遍。
举几个模拟计划的专业组案例:
厦门大学物理类【选考科目不限】专业组内,包含了人文科学实验班、电子信息、计算机、软件、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新闻传播、物理、数学、建筑、土木、工商管理、会计等专业,武汉大学物理类【选考科目不限】专业组内,包含了电子信息、计算机、遥感、测绘、建筑、工商管理等专业四川大学物理类【选考化学或生物】专业组内,包含了口腔医学、法医学、药学等专业(注:以上案例为八省联考各高校在福建省模拟招生计划,最终以实际招生计划为准。)
在未来志愿填报时,由于面临组内专业调剂,除非有极高的分数优势,【院校+专业组】模式,考生直达某个专业的填报难度极大。大家在先期规划时,尽量要规划一个专业范围,而不是执着于某个专业,否则在志愿填报时也是较为被动。
综 上
“3+1+2”新高考,按照首选物理与首选历史分列招生计划,存在事实意义上的“文理分科”,大家切不可只简单查阅某高校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就主观地认为这些专业未来均可填报。要特别关注实际投放的招生计划及人数。
当然,同学们在考虑所选科目未来可填报的高校专业时,面对上千所高校及诸多专业,时间精力有限,也不可能做到逐一了解。
建议一:把握大的方向。
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教育学、管理学、艺术学这些传统的文理兼招专业类,“3+1+2”新高考基本上首选科目不限,再选科目不限。
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这些传统的理科招生专业类,“3+1+2”新高考绝大多数专业首选科目要求物理,再选科目不限。
首选科目为物理,专业选择范围基本上和老高考理科相当,招生计划多,能报考的高校及专业较多。
首选科目为历史,专业选择范围基本上和老高考文科相当,招生计划少,能报考的高校及专业较少。
建议二:重点高校专业重点了解
以目前的成绩或预期成绩为基准,划定部分目标高校,或对一些意向较明确高校专业,具体查阅,尤其是关注近年实际的招生计划和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
特别是一些特殊类型的院校或者专业,比如:
报考军校,绝大多数专业要求【首选物理】,历史组招生专业及计划数极少。
报考公安学类专业,基本上再选科目要求【必选政治】;且在物理组计划要远超历史组。
意向报考招飞,2021年空军招飞对高中选考科目没有要求,海军招飞选考科目必须包括物理。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滨州学院、山东交通学院等高校“3+1+2”省份民航招飞,首选科目不限,但再选科目均要求【必选化学】。
二、自我认知及所在学校客观条件
新高考考试招生录取模式的变化,客观上要求同学们不得不尽早的介入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并初步了解大学专业设置及选科科目要求。一个大的前提条件,就是清晰的自我认知与了解。
理论上来说,要求大家:
1、从自身的性格、兴趣、特长、能力、家庭等角度做初步的大学专业及职业规划。
2、通过初中及高一阶段对各学科的学习及了解,结合自身学习兴趣、各科目前的成绩等,去分析并列出自己学习能力的优势及劣势,优势科目及劣势科目,喜欢的科目及非常排斥的科目等。
很多同学会根据高一的成绩来进行选科,当然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每个同学的学习天赋及擅长的能力不一样,并且各科又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和侧重。
语数外大家都跑不了,行不行都要学,都要考。
物理、化学、生物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等要求更高。
历史、政治、地理对学生的记忆能力、归纳整理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等要求更高。
对某个科目的排斥或暂时成绩不理想一定要认真思考原因,是客观事实还是主观认知,是确实自己缺乏这个科目所要求的学习能力,还是没有得到更好的学习指导或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等其他原因?
我们相信,只要自己客观的学习能力到位,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完全有机会未来两年在某个科目上逆袭。
另外,大家所在的高中,基于教学安排、硬件师资等客观因素,各个学校能够提供的选科组合也是有限的,实际上很少有学校能够开足、开全这些组合。各个学校传统办学特色、优势科目,优质师资配也存在差异。
大家要对所在中学这些情况做一个客观的了解,并在学校能够提供的选科组合内做选择。
三、选科攻略及流程建议
在前文提到的的基础上,也就是对“3+1+2”考生招生录取模式、大学专业选考科目要求、自我认知及学校客观条件的基础上,我们来谈一谈具体的选科策略。
首先大家要明白,语数外三科占高考总分60%,几乎决定了未来高考总成绩,无论选择物理还是历史,语数外都是未来学习的重中之重。
另外,考虑分数一定要从全省排名、从所在学校的成绩情况出发,一些重点、优质高中校的同学,也许成绩在学校排名不是非常拔尖,但是以全省考生为基数,仍是十分有优势。
1选物理还是历史?
对于“3+1+2”省份学生来说,这也是必须首先做出的,也是最重要的选择。
首先,建议大家要对我们上文提及的自身的学习兴趣、学习状况、各科孰强孰弱,有无明显偏科等情况做一个客观的分析和认知。对未来大学专业、职业等做一个初步的规划。
然后再从志愿填报及高考拿分因素综合考虑选物理or历史。
首选物理3+1+2
院校、专业、计划数多,上本科及重点高校相对历史组要容易。
再选科目选择自由度大。因为只要首选物理,无论再选科目什么组合,都不用担心可选院校专业范围不足。4门再选科目哪2门学习兴趣大、拿分有优势可任性选择。
首选历史3+1+2
基本上告别传统意义上的理工科专业,院校、专业、计划数少,上本科及重点高校相对物理组难度更大。
再选科目选择自由度低。因为只要首选历史,无论再选科目什么组合,能够拓宽的院校专业范围都极其有限,更应该4门当中哪2门最有拿分优势就优先选择。
因此,选物理or历史:
物理/历史目前成绩都不错,优选物理:一方面拿分,一方面给自己更多的未来院校专业选择空间。
物理/历史目前成绩都不突出,优选物理:优先考虑拓宽院校专业选择空间,后期着力加强物理科目提分。
物理科目非常不擅长,毫无兴趣、极度排斥、成绩非常不理想,这种情况下优选历史。
对历史科目非常有天赋,历史成绩非常优异,且语数外成绩拔尖的文科类“学霸”,有信心未来冲击重点高校,可优选历史。
2再选科目的选择
再选科目等级赋分后,计入高考总成绩,按物理组/历史组单独排名。也就是说,无论再选科目是什么组合,最终考生会有一个在物理/历史组的总分的排名。这个排名才是未来志愿填报的核心。分数还是关键。
再选科目首先要考虑的核心目的是拿分,拿更高的排名,同时兼顾大学专业选考科目要求。
物理组是院校专业选择面大,可以任性从拿分角度选择再选科目;历史组是院校专业选择面窄,不得不优先从拿分角度选择再选科目。
“3+1+2”物理/历史必选其一,以原始分计入总成绩,这两科也就不存在等级赋分的博弈。
化生政地这4门等级赋分后再计入高考总成绩,基于科目难度及选考人数,确实存在一定的博弈因素,比如说许多同学因担心化学组合学霸居多,从而放弃化学,选择其他科目。
以化学科目为例,当实考人数占当年高考总实考人数的比例低于25%时,启动化学科目保障机制;考生原始分转换等级分时,将以保障比例(25%)对应的考生数作为等级赋分基数。
事实上,再选科目一方面从0到100分的卷面原始分区间压缩到30-100分的赋分区间,成绩的区分度实际上降低了。再加上每年选考情况不同,实际上选科博弈是很难把握的。
所以,建议大家无需过度关注和焦虑再选科目的等级赋分博弈,更重要的还是从拿分及志愿填报的角度进行考虑再选科目。
首选物理/历史,再选科目的选择上也是不同的:
首选物理3+1+2
再选科目选择自由度大。因为只要首选物理,无论再选科目什么组合,都不用担心可选院校专业范围不足。4门再选科目考生可以哪2门学习兴趣大、拿分有优势可任性选择。
其次考虑通过再选科目拓宽可选院校专业范围。
化学对物理组考生拓宽可选院校专业范围影响最大,其次生物、其次政治,地理最弱。
也就是说,如果首选物理,只要化学相对于政生地没有明显的或者非常大的成绩劣势,建议优选【物理+化学+其他】的组合。
对于整体成绩拔尖,目标冲击重点高校的学生来说,尤其要优选化学。
原因在于,部分重点高校看起来和化学并不直接相关的专业,再选科目要求选考化学,这也是大家容易忽略的一个细节。稍微罗列一些:
当然这些学校都有【再选科目不限】的专业组可以填报,但是如果没有选考化学,也就意味着无法填报这些高校【选考化学】专业组,少了一个冲击这些重点高校的机会,同时也失去了进入【选考化学】组内相关专业的机会。
相对于【政、生、地】,如果【化学】确实比较吃力,极其不擅长,分数极其不理想,可以不选。
那么剩下组合也就只有三种:物理+生物+政治,物理+生物+地理,物理+政治+地理。这三种组合当中,建议优选【物理+生物+政治/地理】。
生物虽然不像化学一样能够极高的拓宽可选院校专业,但相对政治或地理。拓宽程度还是比较明显的。如果优选生物,政治或地理,哪一门更有兴趣、更有成绩优势就选哪一门。
另外,要注意一些目标高校或特殊学校的专业的选考要求,例如我们上文提到的:
报考医学类,优选化学+生物组合或至少选考化学。
报考公安学类,要选考政治
报考招飞,要选考化学
等等... ...
首选历史3+1+2
再选科目选择自由度低。因为只要首选历史,无论再选科目什么组合,能够拓宽的院校专业范围都极其有限,且存在近乎无效的组合,更应该4门当中哪2门更有拿分优势就优先选择。
例如上文我们分析过,历史+化学类/生物类组合,实际上绝大多数化学/生物相关的专业,首先科目均要求选考物理,并不会出现在历史的计划册当中。
尤其是化学科目,本身的学习难度高,占据的学习精力时间选超较其他科目。且大家不要忘记,历史组选考了化学也要和物理组选考化学的同学一起赋分。
所以,相比其他科目,首选历史考生,除非化学极其有天赋,分数上非常有优势,否则不建议选考化学。
抛开化学,政治、生物、地理3科当中,建议优选政治。
就生物和地理而言,实际上历史科目选考这两门可拓宽的院校专业选择范围也极其有限。大体来说,生物能帮助拓宽的仅是部分高校的中医、护理、农学等专业,地理能帮助拓宽的仅是部分高校的地理信息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等少数专业。且这些专业是文理兼招,在历史组投放的计划数也极少。
相对于生物及地理,但政治已经算是历史组能够帮助拓宽专业范围程度最大的学科,且与人文社会学科关联度高,建议优先选择。
也就是说,历史科目组,建议优先选择【历史+政治+生物】或【历史+政治+地理】组合。
另外,正如我们在上文反复提到的,要注意一些目标高校或专业的选考要求,查阅实际投放的招生计划及选考科目要求。
四、综述
同学们经过以上步骤的梳理,结合自身情况,可以初步确定自己的首选物理或历史,以及再选科目组合。
这时,如果自己的选择和学校能提供的选科组合相契合最好。如果不能,不要过度纠结,学校一定是基于同学们的初选情况,结合实际的师资、硬件、教学管理等因素提供尽可能合理的可选组合。
同学们要及时地再次梳理对比,在学校能提供的选科组合中再次优选。
总而言之,选科以拿分为首选目标,同时兼顾志愿填报。
在考虑拿分时:一定要客观分析自身的优劣势,做好学业规划,争取分数最大化。
这里要再提强调,对某个科目的排斥或暂时成绩不理想一定要认真思考原因,是客观事实还是主观认知,是确实自己缺乏这个科目所要求的学习能力,还是没有得到更好的学习指导或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等其他原因?
我们相信,只要自己客观的学习能力到位,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完全是有机会未来两年在某个科目上逆袭。
在考虑志愿填报时:充分了解考试招生录取政策,从自身的性格、兴趣、特长、能力、家庭等角度做初步的大学专业及职业规划。
且一定要特别注意,脱离实际招生计划的选科组合覆盖率是没有意义的,对于意向高校或专业一定要具体院校具体了解,尤其是历史组考生更要特别注意。
2021年各高校招生计划公布在即,淘高考也会根据各大高校招生计划及后续的招生录取情况,继续深度解析相关因素对选科及未来志愿填报带来的影响,供大家参考决策。
各位家长和同学也要及时关注相关资讯,在下学期开学前,及时做出调整。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供大家参考,不足之处,感谢指正,欢迎文末留言讨论。
选科事关重大,如果同学们自己感觉很难全面分析考虑,建议寻求学校、老师、家长的帮助,也可以寻求第三方的帮助。
标签组:[大学] [升学考试] [高考] [地理] [物理] [化学专业] [生物专业]
下一篇:2021新高考数学内容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