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岛漫游|看见自然之痕

首页 > 旅游 > 正文
2021-05-18

发表自话题:博物馆奇妙漫游

原标题:小岛漫游|看见自然之痕

第二次上直岛前,在船上处理一件俗得不能再俗的俗务,五官拧到一起。但登岛之后,因为工作导致的糟心情很快就被电动自行车上迎面而来的风吹散了。

我发觉,许多小岛都有这样的力场。海中间的岛屿,无论距离远近,都会自然而然产生隔绝感,喜怒哀乐都是在大陆上“那个世界”发生的,在岛上的短暂时光,就让我们暂时把一切都高高挂起吧。

我喜欢自行车,共享单车让这流行回到我们身边,但在小岛上骑完电动自行车之后,恐怕再难面对正常的自行车了。电动自行车的神奇之处在于,既没有剥夺你蹬踩的乐趣,又将辛苦程度控制在一个极小(但依然需要花一点力气)的范围内。尤其是启动那一脚,爽感从脚底板直通天灵盖,一步跨过农业文明来到工业文明。

喜欢自行车的另一个原因是它很少年,大概是蓝色大门给我种下的情结。白衬衫少年在沿海公路上飞驰,镜头哗啦啦地掠过时间,青春是永不停转的自行车轮。

不过,流行语境中的“少女感”跟我心目中的“少年气”是两回事。少年气无关性别、年龄和际遇,讨论的不是如何保持皮紧肉绷,更多的是讲感受,很难用具象的条件来规范定义,通感地想,就是亮晶晶又没有负担的,轻盈又干净。

在岛上骑自行车,我有时落在后面,忍不住拿出手机来拍女孩子们的背影,衣服被风鼓满,道路边有田野、白色的小学校、干净的民居,还会突然出现一大片海。

在下坡时松开双手,离开自行车车把,全凭惯性滑行,也是一个想要记住的,那么少年的时刻。

这次小岛旅行,在丰岛呆了一天,直岛两天。最喜欢的是丰岛上的心脏音博物馆,这个设计像宫崎骏动画里的故事情节,朴实又奇妙。其实操作很简单,用听诊器一样的设备录下40秒的心跳(最好是紧贴皮肤,不然衣服摩擦的声音也会被录进去。)然后可以到放映密室去听自己的心跳。

虽然之前已经听小猴介绍过全过程,但走进密室还是被震了一下,怎么形容呢?是把平时贴在爱人胸膛听心跳音时的感觉强烈程度调大一千倍,像盲人突然耳聪目明。灯光和心跳的节奏一致,光影交错间墙上贴着的镜子可以看到自己也忽明忽暗。

每个人的心跳都会有名字编号和一段备注,永久保存在小岛一角。没有意外的话,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之后都可以随时来调取档案,与某一颗心脏共振。

这间记录了许多心脏音的博物馆,隐藏在一段树林里的石子路尽头,门口的花树落了一地的小红果子,很普通的一间木头平房,构成的画面却已经是一段好故事的开头。

我偶尔会疑惑,到底人在世间存在的证据是什么,意义何在。当然了,这种问题,从来也不可能得到非常明确的回答,但大概多少也曾经接近过那个答案,在我给心脏音备注为“Edward, Edward.”时,在我清楚地捕捉到每次雀跃和感动时。

丰岛上一定要去的还有丰岛美术馆,它像一大颗水滴卧在山间。因为太宁静,老远就不由自主噤声轻步。设计师在美术馆地面留有一些气孔,地下水不断渗出来,水珠随着地势起伏,在地表游走滚动,在低洼处形成积水。可以看到小水珠们从老远的地方奔赴大本营,融入其中,在地面上留下的蜿蜒轨迹很快消失。

坐在地上的我尝试用手指按住身边的一个气孔,过几秒再放开,一小股地下水就像喷泉一样咕咚一声着急地涌出来,是一股微小但真切的力道。

美术馆里只有我们四个人加一个工作人员,空旷空间里回音特别明显,离开前我轻轻打几个响舌,小小声响像弹力球在空间内来回折返,扩散,声波纹变得可以捕捉,和悬在圆形洞口前的细线一样随风轻轻摇晃。

如此这般,你可以看到水的痕迹,风的痕迹,光的痕迹,声音的痕迹。

偏偏它们都没有痕迹,这就是丰岛美术馆永恒展出的艺术品。

(丰岛美术馆里不能拍照,图片来自官网)

从美术馆出来要到旁边的咖啡厅坐坐,和美术馆的结构类似,就是小很多,但可以拍照。

我时不时围观几条以参观建筑为主的旅行线路,总会发出感叹:“建筑真美啊。”那种美因为钢筋水泥的沉默与无时效,会充满别样的耐心。人的寿命如此短暂,如何留住人类智慧和美,建筑和文学、音乐、艺术一样,都功不可没。

直岛上好几座建筑都出自安藤忠雄,两年前第一次去日本的时候,曾经想预约参观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但因为只提前很短时间开放下个月的开放时间,很难乔时间,就错过了。我总觉得,建筑和很多艺术作品一样,图片视频都远远比不上现场的震撼,哪怕只是简单的水泥和日光。

Benesse House美术馆往下走,有一片小小的广场,有一面大概一米宽的高墙,旁边是楼梯,顺着墙走向尽头,一侧变得越来越高,最末端离地大概十米。我不畏高,但往前走,风吹过时也觉得有些心慌,面前就是山和海,人似乎漂浮起来了。

站在高墙上,可以看到脚下有一处小小的码头,白色的铁架嵌在海湾里。岛上的自然非常包容人工痕迹,人造的一切也在向自然低头致敬。在直岛的地中美术馆里看到莫奈的睡莲,自然光从四边漏下来,走近走远画面上的颜色会跟着角度变化有着微妙变化,流动着。

艺术是一个我完全不了解的范畴,但不影响我作为一切美好事物的观众,去观看,去感受。

地中美术馆售票处到美术馆正门两侧道路都是矮矮的花丛,美得恰到好处,在做作和天然之间保持平衡。还要穿过一小片池塘,池塘里就种着睡莲,从这一小段花道经过再进入美术馆,刚刚骑单车时飘扬的心绪会平静一些。

岛上建筑和装置艺术的节奏感保持得很好,逛起来很轻松。不会感到任何因为与世隔绝而产生的不便利,但又没有过度开发的感觉,像一切都已经合理地存在了一百年。

上次去日本,以游客心态阅读了《菊与刀》,书中讲到从没有这样一个民族,能把矛盾的两面表达得那么淋漓尽致。既放浪形骸,又冷静疏远。既残忍,又充满不忍。

想起大学有一段时间集中阅读日本作家的作品,什么都看一点,从畅销的村上春树到晦涩的日本神话传说。被日式文学集中轰炸,像肆虐海浪突然凝固,踩在上面咯咯作响,隔着薄薄冰面能看鲨鱼游走。

对于这种叙事,也可以说是处世的美学我很向往,因为这其中的克制在我看来优美得到了已经有点变态的程度,真人做不到,所以不太真实。

濑户内海上的小岛们,也给我不太真实的感觉。好处是,这种不真实剥离了俗世,让人想起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人。她早就和岛屿一样,远离大陆。但总有痕迹在我心里,像那些自然陈列于岛上的风光云雨,无法证明存在过,却历历在目。

万 花 筒 里 观 自 在

��

微博:蒯仔很忙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标签组:[小岛

上一篇新 · 视野 | 国际博物馆日,这里处处有故事_活动

下一篇今天,你“云”游博物馆了吗?_展览

相关阅读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