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1921》走进北大 唤起青春共鸣

首页 > 娱乐 > 正文
2021-05-14

发表自话题:1921

将于7月1日上映的电影《1921》,5月13日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办杀青后的首场发布会。电影主创团队走进北京大学这一百年信仰源地,与北大师生同溯建党初心。“一百年,正青春”,活动现场气氛热烈。腾讯集团副总裁、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1921》出品人程武等各出品方领导,以及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等各方嘉宾出席。影片监制、导演黄建新,联合导演郑大圣,制片人任宁,主演黄轩、袁文康、王仁君、祖峰、刘家祎、张超、张云龙(按中共党史出版社《中国共产党简史》排角色序),郭子凡、韩昊霖、萱萱、张婧仪、钟楚曦、周也(按演员姓名排序)集结亮相。

发布会上,黄建新导演领衔幕后主创,从“温度”、“广度”、“厚度”三个层面,畅聊《1921》在主旋律电影创作上的新尝试。这一次影片选择展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后数月的历史细节,聚焦先辈青年时代,立体、丰满、细腻地塑造人物,还创新地融合谍战元素及国际视角,令当代年轻人有机会“身临其境”体会百年前同龄人是如何在危机四伏的形势下,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演员们为了有血有肉塑造先辈鲜为人知的青年时代,下苦功研究史料、设计细节。

黄轩为展现百年前先辈在家国存亡之际改变民族命运的壮志,提前几个月深挖资料,丰富角色人物性格,他有参与筹备“一大会议”、彻夜编辑《共产党》杂志的热血一面;也有感性浪漫的一面,忧思国家命运时甚至会委屈落泪。王仁君广阅资料之余与导演大量探讨,挖掘演绎青年毛泽东热血激情的特质,坚持晨跑、夜跑,还加入了很多生活化细节,比如毛泽东对湖南同乡李达“不吃辣”的调侃等,都颇具“烟火气”。

发布会现场,还首度官宣了影片“百位影人庆百年”的演员全阵容。百位兼具实力和人气的中青代演员,抛弃繁杂的表演技巧,回归初心,全情投入去还原百年前乱世中的众生百相。海报上,他们共同望向前方,望向心中渴望的国富民强的新中国,穿过时间长河,仍充满激励你我的正能量。

电影《1921》讲述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风雨如磐中勇担重任的动人故事。剧组选择在北大举办杀青后首场重大落地活动,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北京大学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培养了无数革命先驱,陈独秀、李大钊都曾在北大任教。北京大学是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李大钊在中国第一个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随后,“南陈北李,相约建党”,1920年8月,陈独秀等在上海创立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早期组织,10月,北大红楼图书馆李大钊办公室里成立了中国北方地区第一个共产党小组。百年启程,1921年“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中,在北大学习或工作过的有6人。百年传承,五四精神依旧闪耀,北大青年热血如初。电影主创团队与北大师生对话交流,共同回顾百年前激情燃烧来时路,携手奋进百年后波澜壮阔新征程。

“重回初心之地”彰显文艺工作者使命担当

“温度,广度,厚度”三位一体探索主旋律新表达

发布会以北大学子朗诵陈独秀的《敬告青年》、李大钊的《青春》开启,年轻的学生们以饱含朝气的深情诵读,带大家重温了革命先驱们对于青年的寄语和期望。

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1921》出品人之一程武表示:“无论包括腾讯影业在内的所有出品方,还是黄建新导演等各位主创,以及所有台前幕后的工作人员,都希望能够通过这个影片,重塑一群有血有肉的革命先驱,重现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光辉征程的起点,重温那些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瞬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大庆之际,这既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的光荣。”

“这一次我们把重心聚焦在人物,从1921年先辈们的个性、生活习惯、表达方式,一点点展开,比如一开始毛泽东在洗衣房‘工读互助’的形象,他们和我们年轻时一样,在建党过程中不断奋斗。”曾打造过“大业三部曲”《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等多部主旋律力作的黄建新导演,这次选择从“有烟火气”地描摹先辈青年时代的创新视角,来讲述建党故事。这一次与《建党伟业》不同,黄建新更关注人物“心灵”,努力去挖掘先辈投身革命的“心灵源动力”,对此戴锦华教授也表示了期待:“导演是如何找到一个有血有肉、充满细节的方式,让我们重新与那个年代的先辈们相遇,展现他们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的决绝和创造,是我非常期待的地方。”

制片人任宁表示,1921年,参与建党的“一大代表”们平均年龄不过28岁,所以对应也选择了当下年龄相近、最富有朝气和活力的一批青年优秀演员,去诠释当时革命青年“心中有信仰,眼里有光芒”的精神气儿,展现浑然天成的少年感。在史料研读的基础上,挖掘人物的日常生活细节,比如李达、王会悟夫妇“蜗居”在小亭子,却仍忘我投入革命等,和现在的年轻人建立共鸣。《1921》不遗余力地以充沛的情感和生活化的细节,诠释百年前先辈对国家清澈的爱,联结百年前后的两代“90后”,让历史上几段文字的记载变得活灵活现,充满“温度”。

为了呈现出1921年建党前后的真貌,主创人员花了四年多的时间去世界各地深入挖掘建党前后的珍贵史料,据制片人任宁介绍,他们从日本警视厅档案资料里找到了日本特高科曾计划破坏“一大会议”、上海法租界工部局接到过对共产国际代表来到上海警戒的信息等鲜为人知的记载。基于此,《1921》的剧本引入了日本和欧洲的视角,在史实基础上对代表们在“一大会议”前后化险为夷的过程,进行影视化表达,并加入谍战、动作等元素尽可能丰富故事的可看性,以多线叙事的创新尝试,拓宽主旋律电影创作的“广度”。

同时,剧组还1:1重建了一大会址、二大会址、博文女校、新青年编辑部等上海石库门老建筑,在上海长大的联合导演郑大圣眼中,这样对史实细节的精益求精是必要的:“黄建新导演在片场反复重申,‘大事不虚,小节不拘’,所以为了尽可能去再现和还原历史‘现场’,我们一寸一寸地用尺子量,复刻搭建了包括各种历史原址的石库门建筑群落,甚至连砖头都是手工铺就,呈现自然错落的起伏。”无论是重建历史原址,还是狠抓历史细节,都彰显出《1921》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的主旋律影片,在充实影片“厚度”上的匠心。

立大志不畏死彰显榜样力量

百年后“同龄人”勉力演绎先辈

“一百年,正青春”,《1921》聚焦“先辈少年时”的新视角,也给予了参与其中的青年演员们一次体会百年前先辈建党初心的机会。黄轩出演参与“一大”会议组织和筹备工作的李达,此番是继参演《建党伟业》十年后,与黄建新导演的再度合作,他笑言“经常还会想起十年前的情景,比如都是练《国际歌》,这次却是另一个角色了”。为了做到“形似”李达,黄轩在戏中剃完头戴上眼镜,看着镜子中的自己,找到了还原人物的信念感。入组几个月前,他就全情投入地阅读了几乎所有与李达相关的历史资料,研读之余还不断和黄建新导演讨论,达成创作统一。最后他细腻丰富了人物的多面性:“参与筹备一大会议、出版《共产党》杂志时他很热血,和妻子王会悟天台谈心,为祖国命运担忧他也会落泪,同时也有脾气、有耿直的一面。”

虽然是二次出演毛泽东,这一次王仁君却面临全新挑战,他将诠释此前大银幕上相对鲜见的青年主席形象:“我在阅读史料,以及和导演深入沟通的过程中,不断梳理创作视角,决定展现他热血、细腻、接地气的一面,比如从湖南来到上海的青涩与新奇,王仁君现场还分享“一大代表”一起练习《国际歌》的热血澎湃,倍感“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温暖。

了解过一百年前这群年轻人舍生取义的人生经历之后,演员们都十分触动。袁文康为李汉俊的无私精神而感慨:“他几乎把自己一生的所有时光,都献给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事业。”而代表演员中年纪最小的刘家祎,更是因此不断自省:“王尽美参加‘一大’才二十出头,就已经为革命事业奔走,而他病逝时,年仅27岁!这激励了我重新审视自己,意识到演员的责任。”和黄轩一样也曾参演《建党伟业》的祖峰表示:“我和黄轩十年前演过《建党伟业》,现在又在演《1921》,十年后也许还有其他人演同题材的电影,这是电影人一代代的传承。”张超、张云龙则介绍了片场融洽的氛围,分享了13位青年人在片场共唱《国际歌》、在酷暑难耐的三伏天拍外景互相打气等故事。戏里戏外演员们都展现出了强烈的凝聚力。

《1921》对百年前进步女性群像的描摹,也是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角之一。张婧仪、钟楚曦、周也分享了饰演百年前女性角色的感受,“百年前她们的‘女子力’依然启发着我们,活出自我的美丽”、“进步女性为解放妇女运动付出了太多,这样女性互助的精神也鼓舞我们现在的姐妹们,相互守望,共同成长”……百年前独立勇敢的女性力量,直到现在仍然在鼓舞着年轻一代活出自我、实现价值。

饰演参与“五四运动”进步学生的郭子凡,重回“五四”策源地北大,倍感鼓舞:“在塑造人物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青春是最有意义的,也许百年前的先辈已经给出了答案——新时代的青年人,更应该用年轻的肩膀,担起祖国的未来!”两位片中的儿童演员韩昊霖、萱萱也现场动情“对话”革命先贤:“这些革命先辈也曾是家中孩子们的依靠,但好多革命先烈却为了我们这一代现在的幸福生活,不惜牺牲自己的家庭乃至生命,很想对他们说一句,谢谢!我们会永远记得你们的!”

百位影人庆百年

全阵容演员首曝光

黄建新导演现场揭晓了“百位影人庆百年”演员全阵容,100位兼具实力与人气的中青代演员正式官宣,现场大屏幕上展示出每位演员的侧颜海报,恰如其分地展现了先辈们“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青春风采。海报上,他们饰演的角色出身不同、经历各异,立场有正有反,展现出了100年前的乱世众生相。而演员们也努力以最真挚的表演方式,还原百年前那一个个令人难忘的历史人物。《1921》的“百位影人庆百年”,是中国电影人众志成城,为党送上的一份真挚的生日礼物。

发布会结束前,北京大学学生代表献唱《少年》,朝气蓬勃的合唱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唱响了《1921》“一百年,正青春”的主题。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肖扬

编辑/弓立芳

标签组:[中国近代史] [北大] [李大钊] [王仁君] [黄建新] [建党伟业] [国际歌

上一篇如何评价电影《1921》最新一轮的演员阵容?

下一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电影《1921》走进北大唤起青春共鸣

相关阅读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