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20 日,电影《独龙族的春天》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举行了隆重的首映式,提前为国庆献礼。来自云南和全国的各级领导和多位重量级嘉宾,以及影片全体主创悉数到场。《独龙族的春天》由著名导演张一鸣执导,著名编剧萧子屈执笔,云集了张一鸣、葛玟希、周恒远、刘忆单、任明生、王洪光、张雨晴等众多实力派演员。作为首部聚焦中国云南独龙江流域、展现独龙族同胞整体脱贫的主旋律电影,《独龙族的春天》以其动人的传奇故事和温暖的叙事基调,在首映礼上引发了现场观众的强烈共鸣,被不少影评人称赞为“一部感人的现实主义力作”。
五年磨一剑!用真诚和匠心还原独龙族脱贫史诗
作为国庆重磅献礼片,《独龙族的春天》从筹备开始就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首映礼上,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局长王思泽率先致辞,对影片的拍摄背景进行了介绍:“总书记实施了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类奇迹。云南脱贫攻坚战也取得了耀眼的成绩,这一切值得被记录,这就是我们拍摄这部电影的初衷。”随后,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李彬选、第十三届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罗黎明,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兼中国供销合作经济学会会长李春生、中央巡视办原副主任张本平也都对这部影片的重要意义做了肯定。据悉,《独龙族的春天》以“精准扶贫” 战略为背景,以大格局、大情怀融合小人物的传奇经历,艺术化地再现了独龙族的发展成就,并折射出时代的巨大变迁。故事主角孔敢出生在独龙族一个传统的氏族家庭,曾走出横断山脉寻求发展机遇,多年后返回故土参与脱贫攻坚,带领族人攻克交通闭塞、产业匮乏等难题,将家乡建成生态宜居和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近几年,脱贫攻坚题材的电影虽不少,但聚焦少数民族的却不多,关注独龙族的影视作品更是少之又少。据悉,独龙族是中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这个古老的民族在解放前世世代代生活在原始森林里,直到解放军把他们解救出来,并带领他们走出大山。独龙族曾经长期处于深度贫困状态,这些年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以及云南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实现了整族脱贫,一步跨千年,这一成就堪称人类脱贫史上的奇迹。《独龙族的春天》是首部记录独龙族地区历史巨变的民族电影,也是歌颂民族团结与奋斗精神的时代画卷,堪称中国民族电影史上的一次探索和创新。据导演张一鸣透露,影片从立项、拍摄到制作,整整耗时五年,为了真实还原独龙族的生活以及描绘其建国以来的惊艳蜕变,早在2000年他就带领主创团队深入独龙族聚居的怒江原始森林去采风,提及筹备过程中的千辛万苦,张导不禁几度哽咽:“我们经历过山体滑坡、泥石流,选景的时候到处都是旱蚂蟥,非常恐怖,蚊虫都比内陆的大,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艰难险阻。但为了这部影片,一切都值得。”摄制组也在正式开拍前提前一个月深入当地体验生活、整个剧组走访了众多村寨,进行 “沉浸式” 体验,力求在每一个细节上做到精准呈现。编剧萧子屈也在首映礼上表示,在创作过程中,剧组克服了重重困难,无论是独龙江地区复杂的地理环境,还是文化差异带来的沟通障碍,都未能阻挡他们讲好这个故事的决心。
双重感染力!以真情实感为骨,民族风情为魂
《独龙族的春天》取材于独龙族的真实故事,影片除了将村寨变迁、人物命运跌宕起伏的鲜活故事搬上银幕之外,还深度挖掘民族文化特色,从传统服饰、节庆习俗到非遗技艺的呈现,让观众在感受脱贫震撼的同时,沉浸式体验独特的独龙族民族风情,实现历史真实与文化魅力的双重共鸣。
总导演张一鸣在首映式上分享了创作心得。他透露,在前往云南独龙族生活区考察时,被当地充满正能量的民风民情深深打动。独龙族家家户户悬挂红旗,户户书写着感恩共产党的话语,他们的生活在党的领导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发自内心的感恩之情成为影片创作的重要灵感源泉,“今年暑期档《南京照相馆》票房的火爆,也说明了只要有真情实感,主旋律电影也可以拍得很好看”。此外,云南作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张导希望通过本片,不仅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更要把民族文化推向世界,让世界看到中国力量。
电影《独龙族的春天》由张雷、沙溪担任出品人,谷广朝担任总监制,林永月担任制片人,萧子屈担任编剧与监制,包学梅担任艺术总监,孙旭、李倩担任总策划,唐伯琥、韩俊轩、林绍勤共同参与策划。北京北太平洋国际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云南环兴隧道工程劳务有限公司、后台(广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
时代画卷,重磅献礼!电影《独龙族的春天》预计将于10月在全国各大院线上映。期待更多观众走进电影院,与独龙族一起见证中国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
标签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