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中国跌入“低生育率陷阱”了吗?
原标题:不拼业绩,却比谁更清闲!东北企业招工难根源何在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近年来不少有技术、有学历的年轻劳动力从东北离开,他们往往是市场上极具竞争力的人群。随着他们的离开,仍然留在东北的年轻人,是不是就能得到更多就业机会呢?事实并非如此。
求职难招工难并存 传统观念挡住就业路
位于沈阳市和平区的南湖公园是当地最有人气的公园之一。这很大程度上,源于公园西门的这处相亲市场。每到周末,都有近千位家长到这里为自己的儿女晚辈征婚。
东北相亲父母:我们本地找对象条件的话,最好的是什么。那应该是公务员。
东北相亲父母:这个大企业国企的,还有合资的,他们都需要这样的。
记者:公务员是不是最好的?
东北相亲父母:那当然。
不管是家长们的口中,还是现场的各种征婚广告里,“公务员”、“国企”、“事业单位”、“在编”等,都是高频词汇。
东北相亲父母:工作最好是稳定工作,像央企的,就工人,或者咱们沈阳鼓风,重型,现在效益比较好的大企业。
这些长辈们根深蒂固的观念,不光是在择偶这样的场合出现,同样也深深影响着人们的择业。1987年出生的周思哲是沈阳本地人,18岁参军,转业后第一份工作是交通辅警。由于工作强度大,工资少。他干了几年后就辞职了,但随后却发现,工作不好找。
东北沈阳人 周思哲:他们招小车司机还有货车司机。工资给两千,也是早八晚五,加班有加班费,在家跟前,这个工作还算可以,但是我看了一下他们公司,就是一个小厂子。
周思哲找的主要是司机这类工作,但工资待遇低是这个行当普遍的问题,或者看起来还行的又担心不正规,做不长久。一来二去,周思哲想自己去考一个货运准驾证跑运输,结果,却遭到了家里人反对。
记者:那你去考了吗。
东北沈阳人 周思哲:没去。
记者:为什么没去。
东北沈阳人 周思哲:因为我父母不让我干。
记者:为什么不让你干。
东北沈阳人 周思哲:说这个工作不太体面。
尽管大量年轻劳动力已经流出,但包括周思哲在内的许多年轻人,面临的仍然是一个供过于求的劳动力市场。2014年第四季度时,辽宁省市场格局为供给略大于需求,招聘人数85.98万人,求职人数88.86万人,平均100人竞争97个职位。而到了2016年一季度,在供需双下降的情况下,供求矛盾却进一步加剧。招聘人数37.27万人,总求职人数为42.87万人,平均100人竞争87个职位。
找工作难,对企业来说,招人似乎也难。从事快消饮品项目创业的刘历,眼下刚刚完成产品研发,急需操作和销售人员,初步的缺口就有二十人。但从去年年底开始对外招聘,就是招不上来人。
沈阳米兜餐饮管理公司总经理 刘历:一百个给你打电话,来面试的就五个左右,就是给你做面试,而且大多数来做面试的,都是没有从业经验的,然后他的薪资要求还很高。
由于招工难,刘历不得不降低要求招聘实习生,希望从基础培养开始。实习期工资从2000元/月一路涨到3000元/月,仍然少人问津。
沈阳米兜餐饮管理公司总经理 刘历:但这个培养中会不会有流失,会有流失,这个钱我们就认了。
销售员工难找,在沈阳做了十多年木材生意的郭亚森更有体会。他在沈阳所招聘的销售,平均4个人也就能留1个。而在郭亚森的老家福建,即便是销售初学者,一般招两个就能留下一个。事实上,在南方,最好招的就是销售人员,因为这个岗位市场化程度高,员工干得多挣得就多,拼的就是业绩,而在沈阳,员工们拼的内容完全不同。
沈阳木材商 郭亚森:比舒适度,比谁更舒服,更清闲,它不是说比谁更努力。
即便在沈阳已经待了十几年,这样的事情依然让郭亚森觉得费解。
沈阳木材商 郭亚森:我们南方那边的话,你要说工作不顺心,回去跟父母说,第一时间肯定你哪里是不是做错了,这边北方一点,打比方说在公司闹点矛盾,工作不顺心,可能父母就是咱不干那工作,咱回来,我们养得起你,它就完完全全两个概念。
做过人力资源工作的安徽姑娘曹丹丹也有自己的体会。由于东北的计划生育工作当年落实得特别好,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这个孩子看似要赡养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六位老人,实际上在相当长时间里,却是六位老人养着这一个孩子。
曹丹丹:要有六个老人赡养,可是六个老人也给你留了不少好东西对不对?这国企单位多,首先而言老人就有退休工资,老人都是爱孩子的,钱都舍不得花,都留给孩子。所以说你看房子也留了,钱也留了,他缺啥,他啥也不缺。
在前后一个多月的调查时间里,记者走访了东北当地不少人才市场,发现销售人员紧缺,几乎是一个共性的问题,而这种紧缺背后,不体面、不愿意伺候人,不愿意受那份儿罪,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说法。
少子化老龄化致人口结构失衡
东北的计划生育在全国可以说实行得最为彻底,这是因为,东北体制内的人口比例高,没有超生的条件。据统计,这些年仅辽宁一省就少出生了2400多万人。计划生育工作落实得好,给当时的东北经济一直持续向好,可能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也带来了东北目前总人口低速增长,劳动力人口后备不足等问题,人口老龄化和家庭少子化等形势日渐严峻。
这是今年6月,记者在沈阳某亲子活动现场的随机采访。此时,距离国家全面放开二胎申请已经超过7个月的时间,但在东北,很多适龄夫妇仍然没有要二胎的打算。
沈阳市民:暂时没有考虑。为什么。因为各方面经济还不太成熟。
沈阳市民:像我们两个,工作都很忙
沈阳市民:家里面想要两个,但是我自己感觉可能一个就够了。
全面二胎放开近半年来,在沈阳,符合二胎条件的夫妻为36万人,而实际申请仅3137例,占比仅为0.87%;而辽宁省全面两孩政策目标人群为179.8万人,但截至2015年年底,申请数仅为37480例,占比约为2%,这甚至远低于此前卫生部门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的12.8%。
沈阳市民:一个是从他的教育上,另外一个从工作方面,现在暂时没有考虑。
沈阳市民:我们俩不考虑了。因为没有人带,没有老人帮忙,这还是有点负担。
沈阳市民:精力有限,生活上的压力相对来说再带一个孩子会比较大。
沈阳市民:那个时候挺心动的,但是考虑到实际情况,觉得就算了,带一个就挺累的了
增量低于预期,还体现在日渐严重的晚婚晚育上。不久前,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联合专业机构,根据东北地区近2000份有效样本,形成了一份《2015东北青年婚恋状况调查报告》,显示适龄青年结婚率仅为29.1%,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6.34%;单身未婚人数占比更高达44.6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06个百分点。
另外,研究还显示,城镇化水平越高,生育率越低,东北的城镇化起步在全国最早,即便到了今天,依然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东北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下降到了一个让人担忧的水平。2011年,吉林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2‰;黑龙江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7‰,均远低于全国4.79‰的平均水平,形势最严峻的是辽宁,2011年辽宁自然增长率已降至-0.34‰,而且自那以后连续三年负增长。专家告诉记者,发达国家需要每个家庭生育2.1个孩子,才能保持人口相对于上一代不增加也不减少,也就是人口的世代更替。中国由于出生性别比和婴儿死亡率都比发达国家高,需要每个妇女生育2.3个孩子才能保持人口的世代更替。然而东北一些城市的生育率水平已经跌破了0.6,已经是跌入了低生育率陷阱。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党俊武:这个陷阱一旦掉进去就很难出来,到目前为止,全世界跌入低生育陷井的过程,采取各种措施,很难把生育率提升起来,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国家是成功的。
生育率低的另一面,是迅速衰老的人群。截至2014年底,黑龙江60周岁以上老年人已达608.9万,占人口总数的15.8%;预计到2020年,黑龙江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9%;而在沈阳,2015年, 60岁以上户籍人口已达164万人,在户籍总人口中的占比已达到22.4%,远超全国14.3%的平均水平。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党俊武:目前是东北三省的老龄化水平总体上来看,是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未来恐怕是整个中国老龄化最严峻的地区之一。
据测算,2010年东北是8.0个20-64岁劳动力对应1个65岁及以上老人,到2020年,就只有4.4个劳动力对应1个老人,照此下去,到2030年只有2.4个劳动力对应1个老人。伴随着超低的生育率和年轻人口的流出,东北的人口结构正在从纺锤形变为倒三角形。东北正在失去的不仅是优秀的劳动力,更是具有购买力的消费者人群。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党俊武:坐在车上的是老人和小孩,在下面拉车的是年轻人口。东北现在的问题是小孩越来越少,老人越来越多,下面拉车的人也越来越少,后备力量不够,而且还流动了,这架车负担会越来越重,那经济发展的动力就会出现问题。
从长远来说,有效增加人口才是关键。党俊武建议,可以通过在就业、住房、教育、户籍等方面采取强力措施,提高二胎生育意愿。但从应对现实需要来讲,东北在医药、医疗器械等方面都有优势,可以率先发展老龄产业。而国家发改委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司司长周建平表示,东北不仅需要靠政策留人,靠事业留人,还要尽可能创造好的工作氛围和激励机制来留住人才,留住人口。
国家发改委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司司长 周建平:你真正能把他的收益和他的贡献能够密切的挂钩起来,用这种激励机制建立起来,我觉得东北留住人还是有可能的。这也是我们作为新一轮东北振兴,是一个重点解决好的问题,留住人才、吸引人才,要把人才吸引来,还能留住,要在这儿发挥作用,这个可能是要,这是政府责无旁贷的一件事。
在振兴东北的问题上,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乔润令则认为,作为一个移民社会,东北人实际上具有着非常良好的接受和适应市场化的基因。而且,东北还拥有全国最好的政策资源,应当将这些政策吃透用足。而要解决东北的发展生态问题,不妨在东北各省开辟出多个县域甚至城市作为试验田,完全交由东南沿海发达省份来进行全权代管。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 乔润令:这个试验田一定是让他来管理,不是让你管理,你管理麻烦了,我觉得整体上,把广东和浙江的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移过来。/就类似于发酵的酵母似的,如果这一个县做好了以后,他的这一整套适合于市场的模式它就可以扩散。
(本文编辑:陈雨芫)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标签组:[沈阳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