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中国跌入“低生育率陷阱”了吗?
原标题:人类越来越少,更越来越老了?
宜
.
迎金牛
|
驱瘟鼠
.
宜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俗称新春、新年、岁旦、大年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
本是金牛奔来,瘟鼠逃窜,人们都期盼着幸福美好的未来时刻,这里有点不合时宜的谈谈一个沉重的话题!!!
近期,读一篇经济专栏作家陈兴杰关于人口下降的文章,文章提到:
2020年春节疫情肆虐,人们出行机会减少,居家时间变长。很多人因此以为,2021年将出现人口出生率的小高潮。
上海官方小程序“随申办”,可以查询上海同日出生人口数量。有好事者就在“随申办”查询,2021年元旦这一天,上海户籍的新出生人口是多少。
不查不要紧,一查吓一跳:2021年元旦这天,只有37个上海人出生——两千多万人口的大城市,每天30多人出生?不可思议!
在我的印象中,上海每年出生户籍人口10万人左右,平均每天就是200多人。突然减少9成,断无可能。大概是信息没及时录入造成的乌龙吧。
不过,用“随申办”查询上海近5年元旦出生人口,还是能看到令人惊讶的趋势。
从数据能看出来,除了2015年10月国家宣布全面放开二胎之后,2017年出生人数有小反弹,其他年份都在逐渐下跌。短短5年,元旦这一天上海户籍的新生儿,减少了一半。 虽说一天不足以反映全年概貌,趋势也是够明显的。
一线城市的出生率,直观上不容易感受到。大城市每年都在新增人口;涌入进来的人群中,年轻人占到很大的比重。他们结婚生子,大部分不回老家。只算医院新生儿数量或幼儿园学位,不容易看到真实的人口自然增长。
然而中国大城市有非常独特的户籍制度。外来人口落户有限,年轻人更是忽略不计。只计算户籍人口的出生数,很清楚得多。
上海户籍人口约1450万,2020年户籍出生可能不超过9万。出生率约6‰,属于极低的水平。
其他一些城市的数据,也侧面反映了出生人口的急剧下降。
2020年中国出生人口出现大幅度下降,已经没有悬念。
人是经济生产中最重要的要素。规模化人口提供丰富的劳动力,也是人才涌现的基础。
只要认同这一点,我们就得承认:当下中国经济蓬勃发展,希望无限,但在“人口”这一端,未来却存在极大的隐忧。人口趋势一旦形成,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内都难以改变。
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中国80后、90后、00后人口分别是2.19亿、1.88亿、1.47亿。不到一代人时间,年轻人减少三分之一。
中国80后一代大多有兄弟姐妹,当他们进入生育期,二胎意愿较为强烈。90后和00后几乎为独生子女,对多子女家庭无感,很多人深受“不婚”“丁克”思想影响,这两个世代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将显著降低。
城市化是降低生育率最大的利器。中国城市化率不到60%,水平很低,各线城市猛烈扩张,争相抢人。乡村县城人口被吸附到大城市“人口黑洞”里,维持大城市生机,大量农村和县城走向萧条。
中国迈向发达国家80%以上的城市化率,还有几十年时间,对生育率的拉低,将一直持续。
用流行的经济术语说,人口问题是中国发展最大的灰犀牛。
经济专栏作家陈兴杰评价道:我不是反对城市化。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这无需重申。但城市化对生育率的负面影响不能不重视。
发达国家也经常遇到“人口烦恼”,在欧洲表现为引进难民补充劳动力,日本则表现为老龄化负担,经济发展的动力,最终掉进人口陷阱。
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是确保城市化不会吞噬人口增长,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来自许戈财经许戈的文章针对人越来越少提出来大大的怎么办拷问?
同时他严重分析评判了关于出生率、关于老龄化、关于养老金以及密切涉及到的住房教育问题:
尽管中国开放了“二胎”政策,但效果不太好。
主要是观念转变,而且育儿成本也高昂,社科院的数据表明,中国父母将孩子抚养到16岁的总成本,平均在25万元人民币。
每年平均下来是1.6万元。
有人粗劣算了一个养一个孩子 的成本,最贵需要200万:
而中国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人数达6亿人,中国9亿网民中,有3亿月收入不超过1000元。
调查发现,这6亿人中,来自农村的比率高达75.6%。
过去农村,是中国生育的重地,农耕思想,多子多福,老有所倚,但现在因为收入的关系,农村的土地,也失去了生育的动力。
另外,有人说,农村不生育,中国城市中产阶层有财力广衍子孙。
其实也不然,在日本和欧美,中产阶层人数达到60-70%,社会是橄榄形,中产阶层占据人口大多数。
但中国中产阶级在改革开放后,还不到30%
其次,医疗没有足够保障、教育的产业化以及房地产的商业化,三座大山令中产阶层不敢,也不愿意多生孩子。
比如深圳、上海的房价,近年的快速上升,基本上已经超越了这个城市年轻人的承受能力。比如下面是笔者看到上海一个1985年的老房子,因为是学区房,房子单价已经上升到过20万一平米。
这已经不是个案。
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越来越多旅居海外的精英,计划回国发展。
这些精英回到一线城市置业,形成新的需求,令一线房价出现快速上升。
所有上述的讨论,还不涉及养育孩子的精力、时间付出,后者又是工作压力日增的父母巨大的负担。
所以许多现代都市的人都选择独身,比如在日本,18-34岁的女性中,39%还是处女;同岁的男性中,36%还是处男。
他们不愿意背房贷,不愿意承担家族责任,也不愿意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
这种无欲望群体,正变得越来越壮大。
2016年,中国出生人口1786万
2017年,出生1723万
2019年,出生1465万
2020年,数据尚未公布,但应该很不乐观
(2019年我国出生人口1465万人,比2018年减少58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48‰,创下2000年以来的最低值)
2019年我们人口自然增长率只有3.34%,而1987年自然增长率高达16.61%
有人问日本前首相,如何看待日本出生率的下降,安倍凝重地回答:
“国难当头”
现在中国的生育率为1.5,也就是一个女性平均生育1.5个孩子 , 而按国际惯例,只有达到2.1,才能保证整体人口水平。
如果今年出生人口再出现大量下滑,也就是跌破1.5,将掉入:
“低生育率陷井”
一旦跌入陷井,就象煤炉灭了火,再复燃,就很难
或者说:我们将由:人口红利,转到人口负利,甚至人口灭亡。
我们拿韩国举例:
2019年韩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才0.92,也就是离2.1的标准水平只有一半。
如果韩国一直保持这样的生育水平,在没有大量移民涌入背景下,数百年后韩国将灭种。就是不费一枪一炮,韩国人将从世界上消失。
2019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人的数量已快速攀升到2.54亿,占总人口的18.1%;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76亿,占总人口的12.6%。
IMF曾于2005年推演了中国1950-2050年的人口结构变化。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资料来源:IMF
根据IMF这一预测,到2050年时,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占比将超过1/3,而这一预测是基于1.8的总和生育率进行推演的。
然而上文已经分析了,中国的总和生育率是远远达不到1.8的。
2013年,美国人口普查局也对中国的人口结构进行了分析,老龄化程度比IMF的预测更加让人触目惊心。
从老龄化过渡到深度老龄化社会,法国用了126年、英国46年、德国40年、日本25年,而中国很可能将在22年之内(即2023年)就进入到深度老龄化社会(即65岁以上老人占比达到14%,而2019年我们就已经达到了12.6%)。
中国或将成为人类历史上,深度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
预计到2050年,每3.3个中国人中就将有1个是65岁以上的老人。
到时候满大街都将是老年人,年轻的面孔越来越少,社会活力不断下降。
如果从经济上讲,随着老年人的日益增多,社会将无法承担养老的费用。
中国的养老模式是,这一代人缴纳养老金,用于上一代人养老。
我国80后、90后、00后、10后人数分别为2.22亿、2.11亿、1.63亿、1.63亿。
未来一旦年轻人不够用,将直接影响到现一代的老年人,早在2016年,中国有7个省份出现养老金收不抵支,也就是不够用了,2020年,大多数省份养老金出现亏空。
目前解决的方案之一,是“南金北调”。
即把养老金有富余的那些地区(共7个地区,大部分分布在南方),划拨一部分“余粮”给不够用的地区。
解决的方案之二,是从央企和中央金融机构的国有资本中,划拨一部分给社保基金。
我们国家也意识到这个问题,近年在不断增加家庭福利的借给,但短期内,人口处于下滑的趋势,很难改变。
做为个人需要做好一些准备,现在还是来得及的。
养老的保障
可以推算一份养老保障的需求,现在开始为老年生活质量做一些储蓄或者保险。
这个很重要,按现在人口速度,我们老年时,更少年轻人工作,以供给我们的老年保障,一部分资金必须由现在我们自己来筹措。
投资的方向
高端的育儿与儿童教育市场,仍在未来会有确定性的前影:
因为人口基数庞大,尽管生育率下滑,但出生的人口绝对数仍然很大。
2018年,中国出生率达到历史低位,但仍有1500万婴儿出生。
因为生得少,所以养得精贵,父母都希望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环境,最优的教育,儿童教育支出在家庭支出比例上逐年上涨。
人工智能,体力替代的机械设备
人口数量减少,是全球性问题,全球人口增速从 1965-1970 年 2.1%的平均增速下降到 2015-2020 年的 1.1%。日本、德国、法国等均面临较大人口下滑。
这也倒逼人类在人工替代上进行大量研发,形成确定性的投资赛道。比如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日本 。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投入使用的机器人大约有95万台,其中日本就占了38%,位居各国之首。
古人说: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人口出生率下滑”与“老龄化”,是未来中国非常确定的事情,面对这个挑战,做好应对,一方面可以远离老年窘迫的境遇,另一方面,也需要找到能让自己安心养老的途径,国家也说了:养老不能靠政府,咱也不能给国家拖后腿是吧
中国该如何应对出生人口断崖式下跌呢?按照迫切的程度,陈兴杰认为需要做出三项改变:
1、全面取消限制生育的计生政策,清理各地对“超生”家庭的处罚。要扭转局面,得让民众有充分认识。取消计生政策对于提出人口出生率,作用不太大,却是政策改弦更张、观念重新树立的第一课。
2、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生育风气,应当倡导这样的社会风气,生儿育女是每个家庭的私事,富人多生,要尊重他们的自由;穷人多生,要看到他们的希望,不应横加责难。
考虑到生育带来的社会贡献,政府可给多生育者免征税收,帮他们减轻负担。妇婴和幼教产业,政府也可给予优惠补助。
3、重视城市化给生育率带来的负面影响;如前所述,城市化是现代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很难迈过的生育陷阱。如果城市繁荣的代价是人口黑洞,我们就要审视问题出在哪里。
城市不是熔炉,它不应毁灭人们的希望——不愿或者无力繁衍后代,是这种“没有希望”最好的表现。城市为何让人体会不到快乐呢?
很多学者注意到,城市人口低生育率,和高密度的居住方式有很大关系。城市居住空间狭小,不仅成年人备感压抑,小孩子也几乎没有玩耍空间。
北欧国家经历了长期高度城市化后,生育率触底反弹,原因也很简单:越来越多人选择到郊区生活。
中国是一个国土大国,是有机会避免城市“人口黑洞”的。
中国的大城市还有很多土地待开发,中小城市也有条件提供高质量的居住条件,吸引人口落户。
中国开阔的土地,发达的基建,繁荣的汽车业,这足以让大部分城市居民住上“门前汽车,屋后小院”的生活。这样惬意的生活环境下,民众才能享受到生儿育女的快乐。
当代中国小县城的一大奇景,是县城明明土地充足,却到处建几十层的高层公寓。几代人窝居在一百多平米的房子,县城周边大片乡镇、农村和荒地。热爱城市化没有错,但城市化的样子,真的不是那样苦,苦到连孩子都不敢生。
人类需要延续发展,社会需要欣欣向荣,但人口断崖式减少以及老化是一个严重问题,我们已经无法也没必要去这个时候老去追究或者纠缠过去的错误了。
我们更应该从政府、从社会、从个人都积极的以一种求生的、拯救人类的大角度上行动起来,这才是正道,哪怕艰难沧桑。
本文主要内容来至 许戈财经和功夫财经
许多年后,假如有人问我,当年你为社会做过的贡献是什么?我会说:我传播了很多充满人性、良知、散发着正义光芒的文字,我拒绝了与邪恶同污合流。”
——柴静
有一种爱叫做分享
出门在外 居家必备
传染性病毒细菌预防利器
看过来!!!
★详情请点击看上图★
温馨提示:
《紫翔思享》属非商业学习分享平台,分享的内容以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创作者,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我们都处在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真诚感谢您的作品分享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