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中国跌入“低生育率陷阱”了吗?
原标题:全面二孩反现生育断崖!国人都不生孩子了?
事情是这样的,昨天房叔在某平台发布了一个关于“生育”“性别平权”的话题。虽然是老生常谈,但却意外地引起了大家的激烈讨论,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围观一波。
那房叔今天就借势,趁着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还没有出来,先跟大家简单聊聊这个生育问题和人口老龄化。
近十年来,坊间对将来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并不乐观,有人甚至担心自己现在交了五险一金,但退休后不能足额足月拿到养老金。
同时,受到2020年大环境的影响,结合近年来的人口出生率,各方对目前尚未公布的2020年新生儿数量持悲观态度,甚至有人大胆开麦“新生儿数量将首次跌破1000万”。
是什么让我国的生育率跌入了深渊?我国的老龄化社会到底老到什么程度了?往下看。
1
第一个问题,是什么让我国的生育率跌入了深渊?
先来看一组数据:
2020年1月1日,上海共出生156人,其中男孩78人,占比50%;
10年前的2010年的1月1日,上海共出生380人,其中男孩211人,占比55.53%;
20年前的2000年1月1日,上海共出生1148人,其中男孩646人,占比56.27%;
30年前的1990年1月1日,上海共出生2784人,其中男孩1516人,占比54.45%。
(注:数据来源为上海“随申办”小程序,由上海市公安局提供)
生育数量在近30年的时间里呈断崖式下跌。
从30年前一天出生2784人,到如今一天出生156人,下降近95%!说这样的抽样数据不吓人是假的。
同时,越是生育政策紧的时候,男女比例越不均衡。
现实吗?现实。
但更现实的是,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育意愿不断降低。
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国城市,人口流动性越来越大、生育成本越来越高、房价上涨速度越来越快、个人选择更丰富多样等因素都在不断加码生育率的不确定性。
从这张图上不难看出,在经济水平的比较上,我国各地人口出生率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大致呈负相关的关系,最典型的就是北京和上海两地。
除此以外,现在的适龄青年大多出生于独生家庭,自我意识较强,生育意愿更低。
这是从计划生育成为基本国策时就埋下的隐患。
作为计划生育前的一代人,许多60后、70后见证了多子家庭和独生家庭的发展,他们是历史的亲历者,体会应是最深的,他们中的多数都是有兄弟姐妹的,从记事起看过了太多在他们眼中“孤独”的独生子,因而他们中的大多数自然会选择多生,是生育意愿最强的一代人。而计划生育之后后出生的孩子,在家庭环境和时代的共同影响下,自我意识更强,更注重自己的想法,生育意愿不高。
当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实施时,生育意愿最强的人已经过了最佳生育年龄,此时再选择生二胎,生育风险倍增,于自己于孩子都不负责;但适龄的独生子女们,对于二胎的生育意愿并不强。
最后的结果必然是越生越少......
2
第二个问题,我国的老龄化社会老到什么程度了?
就在去年下半年,民政部部长李纪恒撰文表示:受多方影响,我国适龄人口生育意愿偏低,总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线,人口发展进入关键转折期。要引导生育水平提升并稳定在适度区间,增加劳动力供给。
高长寿率、低出生率是造成老龄化的重要原因。
在2000年时,长寿率和出生率是人口老龄化的两大主导因素。到了2010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婴儿数量随着青壮年的离开而减少,这让本就老龄化的三四五线城市雪上加霜。
不过,相比于数据传递出的理性判断,背后的焦虑感却更加明显。
在生育率大幅下降的同时,结合社会上“生不起、养不起”的各种声音,再加上部分人口专家的预测和邻国日本白发苍苍的前车之鉴,国内“未富先老”的焦虑和压力被放大了。
不过,房叔认为,这种放大是有限的。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至2019年三年,中国的生育率分别是1.58、1.495和1.47,但其中有大约0.3-0.4的生育率可归因于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带来的二孩堆积效应。所以,如果扣除这0.3-0.4的二孩堆积效应,这几年的生育率仅在1.1-1.2之间。
1.1-1.2的生育率是个什么水平?平均每个家庭只有1.1-1.2个孩子。
这么说吧,一个家庭至少要生育2个孩子才能在理论上保证人口数量的相对持平,但是实际必然会有意外情况出现。因此一般来讲,生育率要维持在2.1-2.2才能保证人口的可延续性。
随着二孩堆积的红利趋于消失,总和生育率将在未来几年内快速跌落到1.2甚至更低的水平,这个数字将远低于欧洲和美国,也显著低于日本。未来中国将与韩国、新加坡等东亚国家和地区同处世界生育率最低之列。
中国正在掉入低生育率陷阱确凿无疑。
而根据国家卫计委在2017年进行的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数据:2006~2016年,中国育龄妇女平均理想子女数为1.96个,而育龄妇女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为1.75个。
中国人的平均生育意愿并不能撑住人口下滑的大趋势。
老年人越来越老,越来越多,越来越长寿,新生儿却越来越少。
如果不作任何改变,只想在“坑底躺平”,不好意思,这才只是刚进坑。老龄化的现状只会加剧。
3
“人口危机”还有救吗?
理论上是来说,多生就能解决问题。
但是正如叔在上文所说,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越来越多。这些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人力和物力。
生,不是不行,可生了谁来带?
中国女性的工作比例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这些职业女性同时面临职场压力和养育压力,相对于父亲的角色来讲,母亲在孩子幼年时期付出会更多,而这一时期又和母亲的事业上升期高度重合。孩子和事业二选一,怎么选?
在女性高工作率的促动下,很多双职工家庭担心无人看护小孩,从而压抑了这些家庭的生育意愿。
好不容易带大了娃,重头戏还在后面:教育投入还会越来越大。
有人会说:我们不是已经义务教育了吗?
是啊,义务教育了,但是谁家甘愿自己的孩子读“菜小”呢?挤破了头地买“学区房”,就算是老破小也要上车——一切为了孩子。
要人力,人力不足;要物力,收入不够;再加上媒体无限渲染男女对立,年轻一代的婚、育意愿堪忧。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的李江一教授对房价和生育意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在生育进度和生育意愿不变的情况下,房价每提高10%,个体未婚的概率将提高0.22%,生育一孩的概率将下降0.074%,生育多孩的概率下降0.99%。
这些数字看上去都不大,但是如果你认真阅读过房叔前天的文章,应该还记得其中写到的:北上广深的房价,在2000年到2020年的20年间,翻了20倍。(戳蓝字复习)
如果按照上述结论,那么20年间房价提高了200%,这意味着:近20年间,个体未婚的概率提高了44%,生育一孩的概率下降了14.8%,生育多孩的概率下降了近198%。
导致这些结果的一个可能原因是:尽管房价上涨加重了养育孩子的成本,但生育1个孩子依然是绝大多数家庭的基本需求。因此,房价上涨只是推迟了家庭生育一孩的时间。
然而,生育多孩意味着家庭需要换购更大的住房、付出更高的生育成本,且多孩可能并不是大多数家庭的必要选择,因此,房价上涨对家庭生育多孩的影响更大。
////////
要致富,先修路。要想多生娃,该怎么办呢?降房价?
叔再说一遍:房价的泡沫已经太多!
三令五申“房住不炒”也表明了监管部门的态度:在国民经济受影响尽可能小的情况下,戳破房地产泡沫。人口老龄化、劳动力减少,必然会让城市面临劳动力人口下降的压力,而高房价在缺少人口支撑时会受到严重影响。
同时,应摈弃重男轻女的糟粕观念:没有男女婴出生比失衡,意味着将来的“光棍”会越来越多,女孩少了,对未来的生育率而言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不能让历史开倒车。
在去年底公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足以说明人口问题的日益严峻。
人口的急剧萎缩,意味着未来规模效应的持续弱化和综合国力的衰退。
可生育率的下降,没有最低只有更低,我们正站在“低生育率深渊”来临的前夜。
欢迎添加房叔小助理,进群获取更多干货秘闻!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