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始于唐、鼎盛于宋并绵延千年的中国书院,是中国古代兼具教育、学术与文化传承功能的精神地标。这个暑期,《中华书院》和《少年书院行》两档人文节目不约而同将镜头对准中国最古早的“象牙塔”,追溯千年文脉寻找精神原乡,在竞争激烈的暑期档荧屏掀起一股清朗的“书院风”。
学者、博主与青少年开启书院之旅
由江苏卫视与哔哩哔哩联合出品的《中华书院》选取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应天书院、嵩阳书院作为探访地,带领观众了解中华文化如何在书院这一特定空间中演变、传承与发展。在嘉宾阵容上,《中华书院》打造跨界组合,哲学、文学、历史领域的顶尖学者与人气博主同行,让“学院派”与“年轻派”展开思想碰撞。首期节目中,中国当代诗人、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西川,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杨立华,江苏卫视主持人李响,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教授李春颖,自媒体博主蔡紫一道走进白鹿洞书院,在朱子遗风的感召下探寻传统文化的根与魂。
相较《中华书院》的专家、自媒体混搭跨界,《少年书院行》另辟蹊径开启研学模式,让青少年成为文化探索主体,采用了更具活力的表达方式。这档在湖南卫视和芒果TV双平台播出的节目邀请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肖永明,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郦波等知名专家学者,与一群对传统文化心怀热忱的00后、10后少年共同组成书院行研学团,从岳麓书院回荡的朱张会讲余音,到白鹿洞书院萦绕的书声琅琅;从嵩阳书院延续的理学薪火,到应天书院树立的兴学典范;从石鼓书院见证的三江汇流,到船山书院浸润的东洲烟雨……研学团的足迹循着文脉纵深一路铺展,六所书院串联起生生不息的书院文化根脉。
有直观感知也有深度解码
传统书院文化强调经典研读与义理探讨,其精神内核需深度解读才能被理解,而书院题材的文化综艺需要平衡学术严谨性与大众传播性。面对题材的理解门槛,《少年书院行》运用综艺节目的视觉化优势,以AI技术复原各大书院历史场景,如岳麓书院“朱张会讲”的思想交锋、嵩阳书院“程门立雪”的场景重现,都被从静态的历史遗存转变为可直观感知的视听光影。
《中华书院》则深谙跨平台传播之道,创新打造“大屏+小屏”双轮驱动的传播格局,以8集长视频深度解码书院千年文脉,从历史溯源、思想阐释、当代对话等维度铺展文化长卷;同时节目组制作了40余支中短视频,形成全方位的内容矩阵。这种长短互补、大小屏联动的传播方式突破局限,既满足文化爱好者对文化纵深的探求,又适应快节奏时代的信息接收习惯。
古今对话融入现代议题
《中华书院》的巧妙之处,还在于着力挖掘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活的疗愈力量,将书院所代表的精神家园意象转化为现代社会的情感共鸣。节目在探索“格物致知”“知行合一”书院精神的同时,将哲学思辨融入现代议题,打造“围炉茶会”“心灵旅行”“哲友会”等多元场景,让观众从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探寻人生智慧。
作为“行走的课堂”,《少年书院行》侧重在趣味打卡、互动问答中激发少年观众的学习与思考。节目中,来自少年、专家、主持人的多重视角解读展现了书院文化在当代的青春表达。
荧屏书院综艺的热潮,本质是当代人对慢生活的向往与对文化根脉的追寻,《中华书院》的学者深度和《少年书院行》的青春锐度,共同构建了古今对话的文化寻根意境,两档人文节目吸引更多人去了解、走进并爱上中国传统书院,推动“书院热”从荧屏向现实延伸。北京日报记者 邱伟
肇始于唐、鼎盛于宋并绵延千年的中国书院,是中国古代兼具教育、学术与文化传承功能的精神地标。这个暑期,《中华书院》和《少年书院行》两档人文节目不约而同将镜头对准中国最古早的“象牙塔”,追溯千年文脉寻找精神原乡,在竞争激烈的暑期档荧屏掀起一股清朗的“书院风”。
学者、博主与青少年开启书院之旅
由江苏卫视与哔哩哔哩联合出品的《中华书院》选取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应天书院、嵩阳书院作为探访地,带领观众了解中华文化如何在书院这一特定空间中演变、传承与发展。在嘉宾阵容上,《中华书院》打造跨界组合,哲学、文学、历史领域的顶尖学者与人气博主同行,让“学院派”与“年轻派”展开思想碰撞。首期节目中,中国当代诗人、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西川,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杨立华,江苏卫视主持人李响,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教授李春颖,自媒体博主蔡紫一道走进白鹿洞书院,在朱子遗风的感召下探寻传统文化的根与魂。
相较《中华书院》的专家、自媒体混搭跨界,《少年书院行》另辟蹊径开启研学模式,让青少年成为文化探索主体,采用了更具活力的表达方式。这档在湖南卫视和芒果TV双平台播出的节目邀请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肖永明,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郦波等知名专家学者,与一群对传统文化心怀热忱的00后、10后少年共同组成书院行研学团,从岳麓书院回荡的朱张会讲余音,到白鹿洞书院萦绕的书声琅琅;从嵩阳书院延续的理学薪火,到应天书院树立的兴学典范;从石鼓书院见证的三江汇流,到船山书院浸润的东洲烟雨……研学团的足迹循着文脉纵深一路铺展,六所书院串联起生生不息的书院文化根脉。
有直观感知也有深度解码
传统书院文化强调经典研读与义理探讨,其精神内核需深度解读才能被理解,而书院题材的文化综艺需要平衡学术严谨性与大众传播性。面对题材的理解门槛,《少年书院行》运用综艺节目的视觉化优势,以AI技术复原各大书院历史场景,如岳麓书院“朱张会讲”的思想交锋、嵩阳书院“程门立雪”的场景重现,都被从静态的历史遗存转变为可直观感知的视听光影。
《中华书院》则深谙跨平台传播之道,创新打造“大屏+小屏”双轮驱动的传播格局,以8集长视频深度解码书院千年文脉,从历史溯源、思想阐释、当代对话等维度铺展文化长卷;同时节目组制作了40余支中短视频,形成全方位的内容矩阵。这种长短互补、大小屏联动的传播方式突破局限,既满足文化爱好者对文化纵深的探求,又适应快节奏时代的信息接收习惯。
古今对话融入现代议题
《中华书院》的巧妙之处,还在于着力挖掘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活的疗愈力量,将书院所代表的精神家园意象转化为现代社会的情感共鸣。节目在探索“格物致知”“知行合一”书院精神的同时,将哲学思辨融入现代议题,打造“围炉茶会”“心灵旅行”“哲友会”等多元场景,让观众从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探寻人生智慧。
作为“行走的课堂”,《少年书院行》侧重在趣味打卡、互动问答中激发少年观众的学习与思考。节目中,来自少年、专家、主持人的多重视角解读展现了书院文化在当代的青春表达。
荧屏书院综艺的热潮,本质是当代人对慢生活的向往与对文化根脉的追寻,《中华书院》的学者深度和《少年书院行》的青春锐度,共同构建了古今对话的文化寻根意境,两档人文节目吸引更多人去了解、走进并爱上中国传统书院,推动“书院热”从荧屏向现实延伸。北京日报记者 邱伟
标签组:

相关阅读
相同话题文章
热门阅读
推荐内容
- 39集《新居之约》定档,央视一套力推,实力派云集,该火了
- 活泼二搭组CP,来啦,真的特别喜欢这部剧,让我们一起来看吧……
- 人生赢家孙俪:21岁一炮而红,32岁就儿女双全让人羡慕
- 杨洋《且试天下》今日开播 黑丰息丰兰息双重身份多面演绎
- 《且试天下》口碑出炉,杨洋端着演冲上热搜,我要被观众评论笑死
- 《社内相亲》凭土甜上头,国产剧“套路”开始反向输出韩国了 ?
- 网评最佳演技派男星TOP 10!任嘉伦第四、肖战第三,冠军剧抛脸式演技实至名归
- 上线12小时播放量近五千万,“任嘉伦演技”上热搜,这部剧厉害了
- 任嘉伦演两世为人演技爆炸,和当红小花配合默契,不料却被下架
- 肖战海外人气高!韩国观众留言求播《余生》,电视台争取4月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