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卫龙提交港交所上市申请
据港交所消息,12日,知名辣条品牌卫龙提交上市申请书,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和瑞银为其联合保荐人,拟上市企业名称为“卫龙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
上市申请书显示,卫龙自2018年至2020年营业收入逐年增长,分别为27.52亿元、33.85亿元和41.20亿元,2018年至202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2.4%。
卫龙的辣条之路
一手缔造了卫龙辣条王国的刘卫平是湖南平江人,从一间小作坊开始,慢慢将零食企业送上IPO敲钟舞台。
起初,凭借着家乡产豆干的优势,他跟母亲学了一手做酱干的好手艺,以酱干起家,做起零食。
眼看着原材料大豆成本高居不下,他开始尝试用面筋替代豆干,做出味道与酱干相仿、成本更低的面筋小食品。
那样一个重要转型发生在2001年。彼时,刘卫平从传统牛筋面中找到了灵感,以面粉为原料,加点焦糖和辣椒面,再由简易膨化机制作,推出了麻辣丝,勾勒出辣条的雏形。
松软辣甜的口感,成了一代人的童年记忆。刘卫平仿佛发现了一大商机。只是,水稻种植为主的湖南并不盛产小麦,辣条量产需要以北方为腹地。于是,刘卫平捧着地图一路选址,来到了中原地带,将食品加工厂选在了河南漯河,这里是人们相对忽略的“中国零食加工厨房”,双汇、南街村、三全、旺旺等品牌的生产基地,皆汇聚于此。
随后,刘卫平于2003年注册卫龙商标,卫龙辣条正式闯入零食江湖。
然而,在成为行业龙头之前,卫龙辣条可谓多舛命运。
从2005年开始,就不断有各类分析文章揭幕辣条背后脏乱的生产环境。
有传言披露,生产辣条的原料,是卫生纸、是皮带一样的东西,用的是地沟油,吃多了容易致癌。
也有调查视频曝光辣条生产的地下作坊,还上了央视315晚会。一时间,包括卫龙食品在内的辣条公司,先后也被浙江、贵阳、山西、湖北等地的市场监督管理局、食药监局查出,在其产品中添加了过量山梨酸及其钾盐、脱氢乙酸及其钠盐防腐剂。
一轮又一轮的整治措施下,2010年开始,大量辣条厂商倒闭,剩下能盈利的不过10%。
在全国众多辣条厂商缩减成本求生存的新形势下,刘卫平却反其道而行、逆势扩张,增设了驻马店生产基地。
为了撕掉垃圾食品的标签,卫龙主动出击。
一方面,在信任危机时刻,卫龙推出了经典辣条系列,将辣条的透明包装改为铝箔包装,并且大大方方做起了辣条普及工作;生产环境上,卫龙采用全自动化的无菌生产车间,还特别邀请了专业团队到生产车间拍摄照片,并公之于众。
另一方面,卫龙还斥资了五千万,开创了亲嘴豆干、亲嘴烧、牛肉棒等零食产品,重回豆制品市场,以丰富零食品类,一改“卫龙=辣条”的刻板印象。
从卫龙目前的产品布局上来看,它试图为自己贴上朝着多元化、健康化的标签。官网显示,近年来卫龙已打造出面制品、豆制品、魔芋制品、蔬菜制品四大类几十种产品,正在着重推广旗下第二大明星单品——魔芋爽,并进入卤制品、海味素菜等细分市场。其中,魔芋被认为是一种低脂低卡、高纤维素的食品,在年轻人中也常被当作减肥食品。
辣条赛道愈发拥挤
行业中靠辣条生存的企业远不止卫龙一家。
辣条界流传着“南玉峰北卫龙”之说。与卫龙不同,玉峰作为平江本地企业扎根湖南,以“传统口味”作为宣传着力点。但根据潇湘晨报报道,即便是作为“辣条巨头”的卫龙在湖南也并不讨好,“南玉峰北卫龙”之说正由此产生。
除了广为人知的“南玉峰北卫龙”中的玉峰外,卫龙仍需面对如花蝴蝶、源氏等一众传统辣条品牌的压力。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仅是湖南,全国各地均存在本地特色辣条品牌,如河南源氏、广东贤哥、江西花蝴蝶等,这些本地企业对卫龙来说均是不小的威胁。
此外,辣条虽坐拥高达50%的平均毛利率,但由于制作门槛较低,也引来诸多零食企业争相入局,赛道日趋拥堵。
百事旗下的百草味、已上市的三只松鼠及良品铺子、盐津铺子等零食厂商均已加入辣条战场,甚至传统糖果企业“金丝猴”也推出相应产品入场分羹。
日渐拥挤的赛道让卫龙不得不做出改变。
面对零食厂商冲击,卫龙或也深知仅凭辣条一张牌难以自保,开始扩充产品线以提高品牌竞争力。相继推出干脆面、魔芋爽、自热火锅、土豆片、藕块、酸辣粉、小香肠、卤蛋等一系列产品。
但就其结果来看,不过是“杯水车薪”。
根据2020年三只松鼠及良品铺子财报数据显示,三只松鼠营收97.94亿,良品铺子营收78.94亿,均远超卫龙2020年41.3亿的营收。
此外,作为零食厂商,扩大品类固然可提高品牌影响力进而扩大市场,但最终仍需回归食品本质,毕竟对于用户来说,吃得安心仍是其最在意的点。但随着卫龙多元化布局推进,OEM模式(代工厂模式) 已成为其发展之路上难以规避的存在。
通过对“卫龙食品旗舰店”中售卖产品生产商信息查询可知,除大面筋、魔芋爽、78°卤蛋、风吃海带等相关产品为自有生产外,诸如烤面筋、鱼豆腐、鱼丸、蟹棒、酸辣粉、小香肠等诸多产品均为代工厂生产,甚至连同为调味面制品的卫龙大辣片亦是如此。
不得不承认的是,OEM代工模式虽有助于企业快速扩张,但很可能会因无法实现全面管控而导致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此前良品铺子频发质量问题,已证明OEM代工模式并非长久之计。
此外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2020年国内零食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零食市场已经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竞争,消费者从关注价格向更多地关注品质回归。
在此背景下,产品质量必然是未来各零食厂商新发力点,这也是卫龙多元化布局后所必须面对的,而辣条长期以来“垃圾食品”标签,早已成为其上市之路最大困扰之一。
卫龙到底安不安全?
被贴上“垃圾食品”标签的卫龙,到底安不安全。
2018年,卫龙就和湖北省食药监局在舆论场上展开一轮口水仗。
当年8月30日,湖北省食药监局发布食品抽检公告称,标称商标卫龙等多款辣条不合格,不合格项目为山梨酸及其钾盐和脱氢乙酸及其钠盐。
山梨酸及其钾盐和脱氢乙酸及其钠盐都是防腐剂,根据2015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严格加强调味面制品等休闲食品监管工作的通知》,这些添加剂不得使用在“方便食品(调味面制品)”中。根据这一通知,辣条归属于“方便食品”,应当遵守这一规定。
但卫龙很快就发了一封《郑重声明》,称自己合法合规。
卫龙参照的是2007年发布的《河南省地方标准 调味面制食品(DB41)》规定,和湖南省执行的《挤压糕点地方标准》。
在这两个标准下,卫龙将自己归为糕点类、膨化食品类,而山梨酸及其钾盐和脱氢乙酸及其钠盐,按规定可以在这类食品中使用。
这还没完,同一日,湖北省食药监局官网发布通报,公开回应卫龙声明称,按照现有国家标准,卫龙辣条不合格。
其核心问题,就在于卫龙的辣条应当遵循国家标准,还是遵循地方标准?显然,国家标准更加严格,而地方标准对卫龙来说更加宽松。
卫龙以地方标准为标准进行生产,当然也是合规的。但在业内专家看来,国家标准是强制执行的,当地方标准和国家标准出现矛盾时,显然是以国家标准为准的。
这也不是卫龙第一次因为食品安全问题受到质疑。
就在卫龙的大本营漯河,参照当地标准进行生产的卫龙,也曾于2015年出现纰漏。当时,官方通报卫龙旗下的明星产品亲嘴烧、大面筋,因为以不合格产品替代合格产品而受到漯河质监局的处罚。
2019年12月1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加强调味面制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公告》,明确规定了“辣条”类产品,要统一按照“调味面制品”的生产许可类别进行管理,这意味着20年后,辣条终于迎来了国家标准。
因此,对于已踏上上市之路的卫龙,如不解决OEM代工模式引发的质量问题及摘除“垃圾食品”标签,即便上市,卫龙“成龙”可能也只是刘卫平的奢望而已。
(本文综合来源:中新经纬、每日商报、金角财经、财经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