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时身体处于高热状态,血管(尤其是体表血管)扩张以散热。此时突然摄入大量冰水,低温会刺激胃肠道血管剧烈收缩,导致全身血液循环瞬间重新分配——外周血管收缩使血液向核心脏器集中,心脏需要更用力地泵血以维持循环,这会显著增加心肌耗氧量。
对于冠状动脉本身有狭窄(如冠心病患者)或血管弹性较差的人群(如老年人、高血压患者),血管骤缩可能进一步减少心肌供血,引发心肌缺血,严重时可能诱发心绞痛甚至心梗。
低温刺激还可能通过神经反射导致心率加快或心律失常,加上运动后身体脱水(若未及时补水),血液黏稠度较高,冰水的突然摄入可能加剧血液流动阻力,增加血栓形成风险,间接诱发心血管事件。
哪些人群风险更高?
有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心血管疾病者;
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调节能力弱);
运动强度过大、身体过度疲劳者;
空腹运动后(胃肠道空虚,对低温刺激更敏感)。
运动后正确补水方式
控制水温:选择温水(30-40℃)或室温水,避免过冷(<10℃)或过热的水。
少量多次:每次饮用100-150ml,间隔10-15分钟,避免“吨吨吨”豪饮(单次饮水量不超过300ml)。
补充电解质:长时间运动(>1小时)可适当喝淡盐水或运动饮料,平衡电解质流失,避免单纯补水导致低钠血症。
补水节奏:运动中可少量多次补水(每15-20分钟50-100ml),运动后先休息5-10分钟,待呼吸、心率平稳后再逐步补水。
标签组:
下一篇:人缘最厉害的四大生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