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ai明星造梦工厂
    
    援藏干部王代兵(右二)了解藏区情况。 上游新闻记者 邹飞 摄
    单位档案:在昌都市芒康县如美镇拉乌村,重庆援建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广场旁,开春播种的格桑花苗茁壮成长,静静等待美丽绽放的那一天。在这雪域高原上,还有一群美丽的格桑花,他们便是重庆市第八批援助昌都项目建设管理指挥部(以下简称“重庆援藏指挥部”)22名公务员(因公牺牲2名)。
    成绩单:援藏三年,全体援藏干部保持了100%的在岗率,86.5%的在藏率,累计少休假612天,没有一人发生违纪违法事件。
    人民满意“秘诀”:一次援藏行,终身援藏情。重庆援藏指挥部把昌都当故乡,视藏族同胞为亲人,架起汉藏友谊金桥;他们为昌都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和持久动能。
    昌都市委副书记、重庆市第八批援藏干部领队黎勇说起被授予“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他激动的心情一时难以平复。
    黎勇介绍,重庆援藏指挥部于2016年8月经重庆市对口支援西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成立,共有公务员22名(因公牺牲2名),设1个办公室和6个专项小组,具体负责重庆对昌都援藏项目的实施和管理。
    三年来,重庆援藏指挥部始终牢记组织嘱托,战风雪、斗严寒、涉险途、抗高反,积极深入脱贫攻坚、维稳、抢险第一线。
    高原打出深水井,农牧民喝上甘甜水
    在芒康县嘎托镇巴拉村,村民们再也不用为吃水问题而发愁。去年,重庆援建的一口深水井,彻底解决了当地31户农牧民和1所幼儿园的吃水难问题。主抓该工程的是芒康县重庆第八批援藏工作队领队、县委常务副书记、政府常务副县长王代兵。
    巴拉村村主任达瓦扎西回忆说,以前村里没自来水,村民吃的全是山泉水,一遇下雨,水就浑浊不堪,不下雨就缺水。
    了解这一情况后,王代兵积极争取,重庆市北碚区、渝北区等捐资70余万元援建“四个一民生工程”,在嘎托镇巴拉村、帮达乡毛尼村、如美镇拉乌村等打一批深水井。工程于2018年4月开工,同年8月竣工,水井深35至50米,日可供水50吨以上。
    达瓦扎西说,现在农牧民不但吃上了自来水,还装上了太阳能热水器,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跋涉6小时,暴雪天抢修电路
    2016年7月12日,江北区委政法委副书记江世洪来到平均海拔4500米的昌都类乌齐县,任类乌齐县重庆第八批援藏工作队领队、县委常务副书记、政府常务副县长,进藏不到20天跑遍类乌齐的所有乡镇和辖区单位。
    来的第一年,农历12月28日,离过年只有2天时间,江世洪仍坚守在办公室里。
    突然办公室电话响起,是类乌齐县办公室工作人员打来的,“江书记,尚卡乡一个村的电断了,找不到原因,咋办?”
    “修!马上就是大年三十,绝不能让农牧民春节没电打酥油茶,必须立即恢复通电”!
    尚卡乡是距县城最远的乡,断电的那个村离县城140多公里,需要翻越马查拉山,全是坡陡弯急的山路,路上突遇冰雪天气,漫天大雪纷飞,能见度低,江世洪就下车用脚在前面探路步行,一路顺着电杆走。
    经过6个多小时的艰苦跋涉,一行人终于到达目的地。直到变压器抢修完工,电力恢复后,江世洪才肯下山,与大家摸黑返回县城已经晚上9点多。
    “造血式”援藏,建起“造梦工厂”
    600平方米的办公区,1800平方米的展示区,2000平方米的产业实践区,位于察雅县烟多镇的双创孵化池及电子商务中心,成为当地年轻人追梦的港湾。全力推进该项目建设的是察雅县重庆市第八批援藏工作队领队、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杨鸥。
    “我想让以往用资金援藏为主的‘输血式’援藏,变为‘造血式’,搭建察雅创业生态,助力更多年轻人在当地创业。”杨鸥说。
    自2016年以来,杨鸥连续三年组织机构对农牧民群众实施职业技能培训,通过与企事业单位签订用工协议,采取订单、定岗式培训等方式方法,提供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共转移就业48676人次,开发就业岗位980个,开展技能培训67期,培训农牧民群众3701人,实现转移就业1973人。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韩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