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测出理想伴侣仅存个位数 用数据戳破了"人均偶像剧主角"的泡沫

2025-02-20

发表自话题:

一位网友将自己的性格数据(ENTJ-A型人格)、年薪30万、一线城市有房无车等23项择偶标准输入DeepSeek,系统在10秒内扫描全网婚恋数据库后,得出“适配对象仅存9人”的结论,且其中6人设置了“不找同行”的恋爱禁忌。还有北京网友“菠萝蜜”得到AI建议,将择偶标准细化到“月薪2万以上、每周运动3次、MBTI为ENTJ”,并被警告“符合条件者不足5人”。

DeepSeek测出理想伴侣仅存个位数 用数据戳破了"人均偶像剧主角"的泡沫

DeepSeek这一“理想伴侣”测算功能可广泛收集用户的年龄、收入、学历、性格等多维度数据,通过复杂的AI算法生成专属的理想伴侣画像并给出匹配建议。

支持者:认为它用数据戳破了“人均偶像剧主角”的泡沫,能高效突破地域限制,帮助“社恐”青年拆解模糊需求。比如分析显示若要求伴侣“年入50万+985硕士+情绪稳定”,全国适龄人口仅0.03%达标,让人们更清晰地认识到现实。

反对者:炮轰其“算法傲慢”,比如某用户输入“接受丁克”后,匹配数从15人暴跌至2人,AI解释称“该群体离婚率比平均值高27%”。他们觉得AI将复杂情感简化为“数据公式”,过滤掉了“冒险的浪漫”。

AI应用里,目前有深度思考模式的深度求索,也就是Deepseek,堪称火爆。它类似人类的思考模式,让回答不仅面面俱到,而且足够有深度。不过Deepseek估计也不会想到,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的自己,有一天会成为算命先生,成为赛博月老。

这两天,在网络平台上,向Deepseek求问姻缘的人多了起来。看来,过年的时候,七大姑八大姨的刨根问底儿,后劲还挺足的。据新浪人工智能发布的消息显示,有网友在Deepseek上输入了择偶标准,内容不仅细致到了年龄、学历、月收入,甚至连性别都算进去了。这么多的要求,差点给Deepseek的CPU都给烧了。Deepseek努力思考了将近一分钟,给出的答案是,可能全国7亿以上的男性里,只有寥寥2万到5万人符合“身高175,本科学历,月入8000,长得不丑”的标准。

当然了,如果你的择偶标准更高一些,比如对方有房有车甚至有7位数存款的话,Deepseek可能会告诉你,全国符合标准的仅有几百个人。

这波怎么说,大家把Deepseek当赛博月老,结果人家把你对姻缘红线的想象彻底剪断了,这Deepseek咋情商这么低,这些大实话也是可以随便说的吗?开个玩笑,Deepseek根据大模型数据给出的结论,当然是有一定的基础,但并非一定就准确。而且,既然是赛博月老,肯定不知人间烟火,更不懂得男女之情。

就像很多人都有梦中的白马王子或者白雪公主,具体到现实生活中来,你爱的那个人跟你原先的梦中伴侣或许并不是一个人,而且这是极大概率的事情。对爱情的憧憬当然是美好的,但爱情来的时候,可并不一定会按照你预设的剧本来演。更何况,你告诉Deepseek的择偶标准,只是停留在客观层面的要求,它也只能按照客观标准为你筛选。

有网友觉得,这就是理想与现实的距离。的确,理想和现实的落差的确会让人遗憾。但爱情真的存在理想中的爱情和现实中的爱情之分吗?或者说,预想的爱情和拥有的爱情有高下之分吗?答案是否定的。人类是情感动物,只要你投入了真感情,勇敢去爱了,那么相信你所拥有的爱和爱情,就一定是最合适的。

爱情是主观的,是双向奔赴的,是相互治愈的,更是相互成就的。在Deepseek上测姻缘,说实话看个乐子就好。与其把择偶标准告诉人工智能,倒不如遵循内心抓住爱情,把择偶标准变成两个人的奋斗目标,岂不是更加美好?坐在原地“等靠要”,期待白马王子撞自己一个满怀,并不是健康的婚恋观,就是真月老来了都得摇头啊。

标签组:

上一篇产后腹直肌修复是骗局吗?腹直肌修复到底有没有必要做

下一篇组合宣布解散后中丸雄一首发声:最痛苦的是让粉丝伤心了

相关阅读

相同话题文章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