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来,日本推出“冰镇口罩”大受欢迎_喷丝孔

首页 > 综合 > 正文
2021-05-13

发表自话题:日本推降温口罩

原标题:夏天到来,日本推出“冰镇口罩”大受欢迎

博卫传媒

佩戴口罩是防范新冠病毒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但随着炎炎夏日的到来,如何避免在高温下戴口罩引发的不适成了一个难题。据外媒报道,日本已经推出适合夏天佩戴的“冰镇口罩”,颇受消费者欢迎。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5月13日报道,日本每年夏天有大约1000人死于中暑,但今年将会有数百万人尝试戴着用于抵御冠状病毒的口罩度过这个季节。医生们担心会出现数以百计的额外死亡病例。

日媒指出,除了令人感到闷热难耐外,夏天戴口罩“对许多人来说将是一种全新的体验,”东京大学医院高级紧急医疗服务中心的负责人三宅康史(Yasufumi Miyake)说。

日本群马大学医学院教授鲤渊典之(Noriyuki Koibuchi)指出,口罩覆盖的嘴部周围布满感觉神经,比身体其他部位对冷热更敏感。他建议,即使戴着口罩,也可通过冷却额头和颈部来缓解不适感,而且应该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缺氧。谷口指出,创造一个能让人们有规律地摘下口罩、喝上一杯水的环境至关重要。

这个问题正在促使企业家们设想出一系列意想不到的解决方案—— 从高技术编织材料到由自动售货机销售的冷冻口罩,意在染指全亚洲可能出现的巨大市场需求。

需求催生创意

如何避免在高温下戴口罩引发的不适成了一个难题,这促使企业家们想出了一系列“脑洞大开”的解决方案。据报道,日本最大纺织品公司之一的丸井织物(Marui Orimono)正在出售一种“清凉口罩”,这种口罩可以提高皮肤的导热性,让人感觉更舒适。这款口罩还可清洗,更换内置过滤器。丸井织物执行董事宫本智之(Tomoyuki Miyamoto)表示,该公司早前经营围巾和床垫材料,没想到口罩销量跃升至最初预期的5倍。

在日本东北部的山形县,纺织企业Knit Waizu受新冠疫情影响业务量大减。考虑到新冠病毒在日本蔓延导致口罩严重短缺,这家企业近日进行了新的尝试,开始生产“冰镇口罩”。

丸井织物的执行董事宫本智之说,公司最初开发这种材料是用于制作围巾或床垫的,但是口罩的销量是最初预期的5倍。他说: “它实际上并不会降低温度,但戴起来会给人凉爽的感觉。”

眼看销路不错,各大企业也在着眼于整个亚洲的巨大市场。后藤表示,日本现在疫情仍然很紧张,希望这份新奇的商品能让消费者在购买时开心一下。针对即将到来的夏天,该企业还在研发使用冷感材料来产生更久降温效果的新商品。

一文看懂熔喷布生产7个常见缺陷解决对策

纺织干货

在全力供应口罩原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客户在生产熔喷布时经常遇到问题,严重影响产能,尤其在熔喷布价格高涨的情况下,损失巨大。今天谈谈熔喷布生产的缺陷机理和对策,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实际上熔喷布的生产并不复杂,产生的问题无非是温度、气压、模具、材料、转速等因素引起,所以需要不断磨合和调试设备与工艺,才能使产品达到最佳效果。下面针对熔喷布的七个常见缺陷展开来谈:

0

1

晶点

产生机理:

a、空气速度太小或熔体粘度太高,部分熔体细丝未完全牵伸;

b、熔体粘度太小,空气速度高时,喷丝孔对熔体的握持作用减弱,熔体还没有被牵伸成纤维便脱离喷丝孔。

解决对策:

a、根据材料的熔指进行升温或降温;

b、调整螺杆转速;

c、选用合适的模头和喷丝孔熔指的材料。

0

2

飞絮

产生机理:原料与相应的纺丝温度没有很好地匹配,温度较高所致。

解决对策:

a、若是全宽幅飞絮,可以调整螺杆纺丝温度和热风温度;

b、若是区域性飞絮,可以调整相应区位的模头温度。

0

3

布脆、硬

产生机理:熔体未被喷成纤维状或者多个纤维粘成团导致熔喷布脆、硬。

解决对策:

a、调整热气流气压;

b、调整模头温度;

c、减少喂料量;

d、调整滚筒或帘子与喷丝孔的距离。

0

4

堵孔

产生机理:一般堵孔主要是因为驻极母粒添加过多、无机组分多、熔喷料有杂质以及未加过滤网造成。

解决对策:

a、减少驻极母粒的添加量;

b、增加过滤网;

c、选用干净的原料;

d、及时更换过滤网。

0

5

喷丝不均

产生机理:各喷丝孔的阻力或气流大小不一导致各孔的喷丝量不一样。

解决对策:

a、选用各喷丝孔压力一致的精密模头和喷丝板;

b、及时更换过滤网;

c、定期清洗喷丝板;

d、减少驻极母粒的添加量。

0

6

气孔

产生机理:材料水分含量过高,导致在喷丝过程中水气喷溅而产生气孔。

解决对策:对材料进行烘干处理。

0

7

过滤效率低

产生机理:

a、喷出的纤维较粗且间隙大;

b、未加驻极母粒或添加不够;

c、未进行电晕处理或处理不够。

解决对策:

a、升高温度;

b、调整布的接收距离;

c、减少喂料量;

d、加大气压;

f、加大驻极母粒含量;

e、电晕处理。

- 编辑丨5cm -

- 素材来源 | 链塑网 -

盘点高效低阻熔喷过滤材料的关键技术

靳向煜荣格非织造布资讯

作者:靳向煜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非织造材料与工程系教授、博导

教育部产业用纺织品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口罩的原材料主要由纺粘非织造材料、熔喷非织造材料、热风非织造布、针刺非织造材料,以及耳带、鼻梁条等辅料构成。其中,熔喷非织造材料作为口罩的核心过滤层,具有纤维细度细(平均纤维直径2~4µm)、孔径小、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等特点,使熔喷非织造材料具有一定的透气性与优良的过滤功能。

熔喷非织造技术自1954年由美国海军研究所开发出来以来,国内外相关企业迅速将其转为民用。特别是我国,在经过2003年的“非典”、2009甲流H1N1以及2014年前后的雾霾事件后,熔喷非织造过滤材料技术快速发展,逐步建立起了由聚丙烯树脂原料、纺熔设备制造、纺粘/熔喷法生产、口罩加工等完整的工业制造体系,整体技术实力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生产高效低阻熔喷过滤材料的关键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点:

01熔喷纤维直径微纳米化技术

通过改良喷丝板结构设计与选用高熔指聚合物切片的方法,减小熔喷材料直径,提高过滤效率。

例如一些先进的喷丝板的喷丝孔最小直径可达为0.10 mm,孔密度超过100 孔/英寸(相当于3937 孔/m),喷丝孔的长径比(L/D)可大于35,其熔体压力可达到10.4 MPa,有助于熔喷纤维的超细化生产。

02驻极处理技术

在熔喷过滤材料的产业化生产中,驻极技术尤为重要。驻极处理可在不影响材料物理结构和不增加过滤阻力的情况下,显著提高过滤效率。

我国驻极技术种类较多,电晕驻极(Corona Charging)技术最为常见,另外还有水驻极与热气流驻极等技术。

在一定工艺温度、湿度下电晕驻极,电荷可以从“浅阱”移动到“深阱”中,使电荷存储更加稳定;温度影响电荷迁移率,和电荷存储到材料内部的存储量。

目前采用电晕驻极的熔喷非织造过滤材料(KN95口罩用面密度为40-50 g/m 2),过滤阻力可低于90 Pa;过滤效率可以大于99%(过滤性能测试时采用的气体流量为85 L/min)。

03聚合物改性技术

通过无机物/有机物改性树脂的方法,增强驻极效果,可提高熔喷材料的过滤性能的时效性。

采用聚合物改性及增能助剂添加技术,可突破熔喷非织造滤料存放时效短的共性技术问题,大大提升我国防护产品的战略储备能力。

东华大学对增能助剂改性熔喷驻极口罩滤料(KN95口罩用面密度为50 g/m 2)进行时效比对实验,结果显示存储前过滤效率为99.4%(气体流量为85 L/min),试样经8年密封储存后,2019年测得的过滤效率为97.05%,过滤效率值下降小于3%,驻极效果稳定,能够充分满足防护口罩长期战略储备的需求。

5月6日发布的GB/T 38880《儿童口罩技术规范》,要求儿童防护口罩需在85 L/min测试流量下对非油性颗粒物过滤效率95%以上,同时在45 L/min下呼吸阻力不高于45 Pa;儿童卫生口罩在32 L/min测试流量下对非油性颗粒物过滤效率90%以上,对细菌气溶胶过滤效率95%以上,通气阻力小于30 Pa。

上述指标对口罩滤材提出了较高要求,需要滤料生产企业具备一定的技术实力和生产经验积累,本次疫情期间新进熔喷行业的企业如果需要生产国标儿童口罩用滤材,需要加强专业理论、工艺技术、聚合物性能研究,或进行相关装备技术改造。

作者:靳向煜

来源: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

编辑 & 排版:Shirley Zhang

投稿:

杂志

医疗器械身份证来了(UDI),全部实名制

致众医疗器械资讯

第二批实施品种即将上线,有码方可上市销售

NO.1

医疗器械数据库开放共享

今日(5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会议上,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黄利斌介绍,医用防护服日产量由最初的不足1万件上升到70多万件;国内红外温度传感器日均交付量由非疫情期间的1.5万颗扩大到50万颗。

黄利斌介绍,疫情发生以来,累计向湖北供应调运医用防护服达到770多万件,隔离衣、手术衣达到280多万件,医用隔离眼罩面罩达到160多万个,消杀用品达到2200多吨,红外测温仪近70万台,医疗设备达到8万台(套)。

目前海外疫情仍然十分严峻,疫情防控的需求大大加速了医疗器械在全球范围内的流通,同时,也使医疗器械的溯源监管显得格外重要。

目前,我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数据库正式对外开放共享,公众、医疗器械企业和医疗机构等都可查询使用。

不仅如此,今年10月,国家药监局将组织开展心脏起搏器、冠脉支架等9大类64个医疗器械品种的唯一标识实施工作。

这意味着,我国的第一批医疗器械“电子身份证”将落地,落地后每个医疗器械都将能追根溯源,实名制。

NO.2

一械一码一身份

医疗器械的“电子身份证”就是医疗器械唯一标识(Unique Device Identification,简称UDI)。

而实施UDI后,则有望实现“一械一码一身份”,从源头生产、经营流通、到临床使用各环节“一码联通”。

我国在2019年明确提出“制定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系统规则”,随后,《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系统试点工作方案》、《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系统规则》、《关于做好第一批实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告》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密集出台,提出用2019年7月到2020年7月一年的时间,实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试点工作。

参与试点的单位即涵盖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等全国108家医疗机构和国药集团医疗器械研究院有限公司等116家医疗器械企业。

(带有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的医疗器械包装盒。国药集团医疗器械研究院供图)

NO.3

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可查询

而要推进UDI试点应用,实现数据的汇聚和共享是重要前提,为此,国家药监局统筹建设了医疗器械唯一标识数据库,收集产品标识(DI)及相关数据;

同时制定了《医疗器械唯一标识数据库基本数据集》《医疗器械唯一标识数据库填报指南》2项标准。

据了解,在数据库建设的前期,国家药监局做了大量的调研论证工作,在制定标准过程中组织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医院、发码机构等单位人员组成专家组进行数据项把关。

在多次征求意见后,以期贴合企业和使用单位的实际需求,同时兼顾国际上的通用做法,使我国医疗器械的唯一标识符合“国际语言”的标准。

2019年12月10日,医疗器械唯一标识数据库正式上线,并对试点企业开启申报功能。

3月31日,数据库进一步开放数据库共享功能,以查询、下载、接口对接等三种方式,供公众、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等各方查询使用

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仅对试点企业开放数据申报功能。

NO.4

9大类64个医疗器械品种

医疗器械唯一标识数据库上线后,来自试点企业的申报数据一直在不断增长,目前,已收集数据超过2.43万条,其中92.34%为器械类产品,7.66%为体外诊断试剂类产品。

国家药监局表示,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的推进工作已被列入国家药监局2020年重点工作,特别是10月起,将组织开展9大类64个医疗器械品种的唯一标识实施工作,同步研究制定第二批实施品种和政策

第一批实施唯一标识的64个品种包括心脏起搏器、血管支架、关节假体和整形填充材料等各种植入类产品,均为高风险第三类医疗器械。

按照《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系统规则》,2020年10月1日以后的这64种医疗器械产品,必须具备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并在将相关数据上传至医疗器械唯一标识数据库,方可上市销售。

而在10月第一批UDI实施之前,针对相关方的宣传、培训、试点等各项准备工作也十分重要。国家药监局表示,接下来将持续加强宣贯培训,总结UDI试点工作经验,为UDI正式实施做好准备工作。

同时,将持续加强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的沟通协调,积极拓展UDI在医疗、医保工作中的应用,助推“三医联动”。

事实上,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的实施,是对监管方、消费者、医疗机构和整个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多方利好的创新举措。

通过信息公开和数据共享,政府管理部门可实现透明溯源、智慧监管;医疗机构可以减少用械差错、提升相关管理水平。

NO.5

第一批试点企业和医院

附件1为试点企业名单、附件2为试点医院名单

— END —

来源:赛柏蓝器械

整理:致众TACRO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标签组:[医用口罩

上一篇夏日炎炎,日本多家公司“跨界”研制降温口罩

下一篇炎热夏季如何防疫?日本:“冰镇”口罩,安排

相关阅读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