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_我国

首页 > 综合 > 正文
2021-05-12

发表自话题:网传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

原标题:六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终于出炉。

在今天(5月11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公布了人口总量、性别构成、年龄构成等普查数据。

其中,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多3490万人,60岁及以上人口有2.6亿人,我国人口平均年龄是38.8岁……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

今天的发布会还就人口红利、老龄化、生育政策等社会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回应。

Q1

和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此次人口普查结果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趋势?

宁吉喆表示,10年来,我国人口总量持续增长,仍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质量稳步提升,人口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人口结构调整变化,性别结构改善,年龄结构是“两升一降”。人口流动集聚的趋势更加明显,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但同时,普查数据也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中面临着一些结构性矛盾,如劳动年龄人口和育龄妇女规模下降,老龄化程度加深,总和生育率下降,出生人口数量走低等。

Q2

我国人口红利是否会消失?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家统计局总统计师曾玉平表示,这一问题关系到劳动年龄人口,应当全面、客观看待。

从总量上看,与2010年相比,16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减少4000多万人,但总规模仍然较大,是8.8亿人,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人口红利也依然存在,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从质量上看,劳动年龄人口素质显著提高,人口的身体素质日益改善,预期寿命不断延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保障。

曾玉平分析,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劳动者的技能要求将日益提高。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解决岗位需求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将成为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随着人口素质的提高,人口红利逐步向人才红利转变,人口资源的优势将得到有效发挥,会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推动人口和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Q3

如何看待2010年到2020年十年间,我国人口增长趋势放缓?

宁吉喆回应,这种趋势的出现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主要原因是育龄妇女特别是生育旺盛期妇女数量的持续下降,还有人们生育时间的推迟,以及生育养育成本的提高,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结果,也是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

从近年来我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趋势看,今后的人口增速将继续放缓。同时,人口增长还受人口年龄结构、人们的生育观念、生育政策、生育成本、公共卫生和健康水平等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我国人口今后会达到峰值,但具体时间现在看还有不确定性,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人口总量会保持在14亿人以上。

普查的结果还显示,我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8.8亿人,劳动力人口资源仍然充沛。我国人口平均年龄是38.8岁。总的看,依然年富力强。

Q4

根据这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人口老龄化情况究竟如何?

宁吉喆表示,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达到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3.50%。这说明老年人口规模庞大——全国31个省份中,有16个省份的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了500万人,其中,有6个省份的老年人口是超过了1000万人;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老龄化水平城乡差异明显;老年人口质量不断提高,我国人口预期寿命持续提高。在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中,60-69岁的低龄老年人口占55.83%,这些低龄老年人大多具有知识、经验、技能的优势,身体状况还可以,发挥余热和作用的潜力较大。

Q5

此次人口普查结果是否会成为调整人口政策,特别是计划生育政策的依据?

此次人口普查结果是否会成为调整人口政策,特别是计划生育政策的依据?

宁吉喆认为,“全面两孩”政策取得了积极成效,表现为出生人口规模大、“二孩”占比高。但在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已经处于较低水平。这主要受到育龄妇女数量持续减少和“二孩”效应逐步减弱的影响。新冠肺炎疫情增加了生活的不确定性和对住院分娩的担忧,进一步降低了居民生育的意愿。

低生育水平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结果,既受政策因素的影响,也受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后者的影响力在逐步增强。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调查,我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子女数为1.8,只要做好相应的支持措施,实际存在的生育潜力就能发挥出来。

Q6

东北人口为何外流严重?

宁吉喆表示,10年来,东北地区的总人口依然较多,为9851万人,但出现了负增长;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6.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处于正常范围;老龄化程度较深,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16.39%,提高了7.2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东北地区人口的减少,受自然环境、地理环境、人口生育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此外,受生育观念、生育行为等因素的影响,东北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东北地区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的攻坚期,沿海一些经济发达省市多样化的发展机会和就业前景,对其他地区包括东北地区的人口有较大的吸引力。但同时应当看到,当前东北经济发展的韧性仍在,潜力很大。

苏宁金融研究院消费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付一夫认为,眼下最令人担忧的,莫过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目前,我国已经表现出明显的“少子老龄化”特征,而且还有加剧之势,可能导致适龄劳动力供给趋减、财政负担与日俱增、延缓产业升级步伐。想要改善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当务之急就是提高年轻人的生育意愿。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教授刘瑞明表示,当前人们的生育意愿主要受到养育成本的限制,而养育成本当中最主要的是住房成本和子女教育成本。特别值得指出的是,降低教育成本和住房成本,不仅仅能够起到缓解生育压力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这些举措本身就能够增加人们的幸福感,有效化解当前的宏观经济风险,保障国民经济长期健康发展和增进国民福利。

撰文 | 《中国报道》记者 左琳

图片来源 | 中国网、国家统计局

责编 | 何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标签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经济] [人口普查] [生育年龄] [宁吉喆

上一篇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U牌提醒您: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_数据

下一篇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新在哪里?用新指标、新技术、新手段摸清新变化

相关阅读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