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抗震期间出生的十三位“方舱宝宝”长大啦!

首页 > 社会 > 正文
2021-05-12

发表自话题:13年后看汶川

有备而来的异地寻访

是扶贫更是融合

13位“方舱宝宝”像种子,给人们带来吉祥与希望。13位“方舱宝宝”又像一根红线,连接起地处河北与四川两地的军民双方。

2008年5月底,绵竹市抗震救灾转入灾后重建阶段,全市51万人正常医疗保障急需外援,大多数应急医疗救援队只是携带简单设备,开设帐篷式医疗点。具备全科手术功能的255医院野战医疗方舱,及时接纳了重症伤病员。一座占地2万平方米、可容纳200张床位、同时展开4台手术的野战方舱医院,被灾区群众誉为“生命之舟”。

此次重走抗震救灾路,寻访队有备而来。他们带着上级领导嘱托,分类走访当地医疗机构,探索建立领导层级、疫病信息、技术力量、救治救援、医疗保障和科研创新“六项联动”机制。现场与两家援建医院确定帮带关系,一改过去送医、送药、送设备的粗放帮带方式,充分利用多年来的卫勤建设成果,把精准扶贫与军民融合两大战略结合推进,根据地方实际需要进行教学研一体化帮带。

一路寻访一路思考。从精准扶贫看军民融合,成为寻访队与大后方一起热议的重点话题。烧伤科主任王永岭说,实施扶贫攻坚与军民融合两大战略,军队和军人责无旁贷,只要抓住“精准”这个牛鼻子,两件大事都能做得更好。

催人奋进的异地寻访

是回答更是追问

由13位长大的“方舱宝宝”照片组成的一面笑脸墙,通过微信传回医院,医护人员看了都觉得欣慰和自豪。

时隔8年,寻访13位“方舱宝宝”并非易事。绵远镇一个孩子,此前多次寻访无果。这次寻访队不抛弃、不放弃,先找到了孩子的爷爷,再加微信、找图片,终于联系上现居德阳的孩子父亲。

“这是你刚出生的小脚印,还有当时的体重!”当年的接生员与长大的孩子面对面,让现场每个人热泪盈眶。

“看!给‘方舱宝宝’接生的那支医疗队!”四川绵竹、青海玉树两地的灾区群众一直没忘救助的援手,时刻关注着恩人。绵竹干部群众注意到,2011年4月河北抚宁森林灭火,恩人们又一次担负应急医疗保障任务。玉树乡亲们看到,2015年天津港“8·12”特大火灾爆炸事故应急医学救援,也有恩人们的身影。

“这次寻访催人奋进!”医院政委高晓杰说,子弟兵在表达爱民之情的同时经受洗礼,也为我们传承红色基因,践行人民军队宗旨,走好新的长征路,提供了生动教材和精神动力。

老百姓喜欢什么样的兵?应急救援的路子应该怎样走好?思考越深入,行动越自觉。在一系列追问中,医院党委围绕野战医疗所建设、提高参与地方应急医疗防疫救援任务能力,加快了拿对策、定计划、调方案的步伐。

(《解放军报》2016年10月29日06版)

首页 上一页 1 2

标签组:[汶川] [宝宝

上一篇【纪念日】“5·12”汶川大地震十三周年

下一篇记得13年被埋36天的“猪坚强”吗?被救后猪生无憾,如今这样_汶川

相关阅读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