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后的汶川,涅槃重生,再还人间锦绣

首页 > 时事 > 时政 > 正文
2021-05-12

发表自话题:13年后看汶川

  ◎ 李迪 陈科

  汶川,一个坐落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深山峡谷中的城市,素有“大禹故里、熊猫家园、康养汶川”的美誉。然而,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仅仅80秒,汶川就遭受重创,生命逝去、建筑垮塌、道路摧毁。这场举世震惊的特大灾难并未将这座城市“击溃”。13年后,这座曾饱经灾难的城市正涅槃重生,再还人间锦绣。

  

  四川阿坝,汶川县城今貌资料图。图源:视觉中国

  抗震救灾:智慧与毅力兼具的较量

  “‘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69226人遇难,17923人失踪,37464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元以上。”回忆起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的历程,中共汶川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郭山鹰的脑海中最先出现的便是这组数据。

  汶川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迅速启动国家救灾一级响应,组织开展了我国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灾斗争,创造了人类抗震救灾的伟大奇迹。

  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援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在抗震救灾中,党和政府以人为本,重视生命,尊重生命,有效组织;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灾区人民顽强坚毅,自强不息,体现了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民族精神。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郭山鹰说。

  从抢险救援阶段的“生命至上”“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付出百倍努力”,到安置群众阶段的“安民为要”,实施“百日攻坚”——3个月过渡安置450万户家庭……在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之后,又掀起了波澜壮阔的重建高潮。

  “灾后恢复重建是规模空前、难度空前的‘世界性难题’,在满目疮痍的土地上为受灾群众重建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需要人力之多、智力之广、物力之巨、财力之大,前所未有,这是一场智慧和毅力必须兼具的、旷日持久的抗争与较量。”她说。

  灾后重建:从悲壮走向豪迈的绚丽篇章

  在离汶川县城仅有56公里的映秀镇,有大片芍药花竞相开放,四溢的芬芳与醉人的景色让这里焕发生机。

  映秀,曾是汶川地震的震中。灾后的映秀几乎被夷为平地,近一半的人口遇难或者失踪。如今,“新生”的映秀已变成一座风景秀丽的山水小城,犹如一朵生命之花,在曾经的废墟之中,傲然生长。

  “灾后几年时间,汶川用最新的理念、最快的速度、最优的成绩让一幅幅从悲壮走向豪迈、变灾难为辉煌的绚丽画卷在断壁残垣上映现。”郭山鹰说,灾后重建形成的“汶川模式”更成为一种宝贵经验。

  据四川省统计局发布“5·12”汶川特大地震10年重灾区经济发展报告显示,2009年至2017年,包括汶川、北川、绵竹、什邡在内的10个极重灾区经济力年均增长13.1%,比全省高2.1个百分点。

  “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所取得的全面胜利,深化了对我国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认识,深化了对中国模式和中国道路的认识,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有力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没有高效的国家动员和应急救援体系;没有改革开放30多年形成的强大综合国力,就没有抗击特大灾难的雄厚物质支撑和技术保障。”郭山鹰认为,正是这股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民族精神,形成了灾后重建的精神力量。

  “这种精神具有巨大的历史震撼力和时空穿透力,将犹如中华民族精神的大旗,感召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她说。

标签组:[地震] [汶川

上一篇汶川地震13周年 看废墟上崛起的一座座新城

下一篇解放军空降兵忆汶川地震救援:13年了这5个镜头依旧温暖

相关阅读

热门阅读